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理解记忆的本质成为推动创新的关键。IBM的科学家德米特里·克罗托夫(Dmitry Krotov)正通过物理学的视角,探索记忆的“物理学”,试图建立一种既可解释又能反映人脑工作原理的人工智能框架。克罗托夫的研究不仅延续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的开创性工作,更为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潜力。 克罗托夫与霍普菲尔德的合作始于Princeton大学,当时他们共同发明了致密联想记忆(dense associative memory)。这种新型模型极大地突破了传统Hopfield网络在记忆容量上的限制,令神经网络能够在复杂数据环境下存储并恢复大量信息。克罗托夫借此搭建起连接数字神经网络和生物认知系统的桥梁,试图用物理学的数学工具描述计算机与生物脑中信息处理的共同规律。
传统的软件系统依赖于事先写好的硬编码指令,无法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任务。而现代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和深度神经网络通过调整节点之间的权重,像人脑中的突触一样进行“学习”,不依赖明确指令就可处理开放且复杂的问题。克罗托夫强调,计算本质上是物理过程,就像我们研究原子运动一样,我们也可以研究信息的流动和变化,从而揭示记忆是如何通过动态物理机制实现的。 Hopfield网络的核心思想在于将神经网络的行为通过“能量函数”来描述,网络的状态就像滚落在崎岖地形上寻找最低点的滚动小球,每一个稳定的最小能量状态代表网络成功存储的一段记忆或信息。克罗托夫细致地研究了这个“能量景观”,发现通过设计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不仅能够存储更多记忆,还能逐渐从模仿训练数据演变为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输出,这为理解AI中“生成性”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基于变压器(transformers)的架构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依靠自注意力机制平行处理信息,使得计算效率更高,但难以解释内部的机制。
克罗托夫则提出了“能量变压器”(energy transformer)的新模型,将能量模型的透明性结合到变压器架构中,让研究者能够直观看到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和记忆的形成,极大提升了AI的可解释性和信赖度。 同时,德米特里·克罗托夫的研究也触及生物学领域,与MIT的科学家合作,创新构建了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的数学模型。传统观点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只是神经系统的支持细胞,但最新研究发现它们在信息存储与处理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克罗托夫的模型揭示了这些细胞如何与神经元互动共同构建大脑的记忆结构,为神经科学探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回顾克罗托夫的学术旅程可以发现,他本来自俄罗斯,凭借出色的物理和数学能力,先后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深造。起初专注于高能物理研究的他,因一次学术讲座转向了生命科学领域,最终成为连接物理学与神经科学的关键人物。
与Hopfield的合作不仅为他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更激发了他对跨学科研究的热情。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模型的可解释性、安全性和生成能力的创新上。克罗托夫认为,可以借鉴早期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从经验积累到理论深入,逐步揭示深层机制。他强调,物理学独有的数学工具在研究AI系统的涌现行为和复杂动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些工具,科学家不仅能理解当前AI的运行路径,更能引领未来智能系统设计的革命。 克罗托夫的工作为解答诸多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如何让机器拥有可解释的记忆结构,如何设计既高效又透明的计算框架,以及如何借鉴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打造下一代AI。
随着“能量变压器”等创新架构被进一步完善和应用,未来的人工智能或许将不仅是强大的计算工具,更会成为人类认知方式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此外,克罗托夫的研究团队正逐步推动记忆物理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探索其在医疗、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潜力。特别是在脑科学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理解神经元间复杂互动机制,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支撑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总的来说,克罗托夫的研究不仅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也为认识大脑和记忆机制提供了新的物理学视角。他的跨学科方法展现了未来科学研究的趋势,那就是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破解复杂系统的本质问题。通过深入理解记忆的物理本质,我们有望打造更加智能、透明且富有创造力的人工智能系统,从而推动科技与社会的整体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