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初,欧洲中央银行(ECB)宣布将其关键存款利率从2.25%下调至2%,这是其一年内的第八次降息,使利率降至自20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举措不仅反映出欧洲通胀压力的缓解,也标志着欧洲货币政策正在向宽松周期的尾声迈进。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仍保持利率不变,双方利率政策出现了明显分歧,欧洲与美国的基准借贷成本差距已经超过两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成为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抨击美联储未能积极降息的重要依据,也反映出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中的复杂局势。欧洲央行宣布降息的背景是通胀率逐渐回落至其目标2%水平,工资增长和能源价格的趋稳以及欧元升值对进口价格产生了抑制效果。这些因素结合共同推动了通胀放缓,令欧洲央行有更多空间实行货币政策调整。
然而,欧洲经济增长前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部分原因是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及美国轮番推出的关税政策对欧洲出口产生直接冲击。第一季度,欧洲多国出口猛增,部分原因是企业抢先向美国发货以规避即将生效的关税,但随着关税的落地,出口动力将大幅减弱。大多数对美出口产品面临10%的关税,若欧盟与美国未能在美国7月9日设定的贸易协议截止日期前达成协议,关税还可能进一步上调。此外,欧元汇率的坚挺对出口企业而言也是挑战,升值使得欧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下降,同时美国利润在换算成欧元时缩水,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尽管如此,欧洲央行仍预计202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将达到0.9%,但2026年的增长预期有所下调。央行行长克里斯汀·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已接近尾声,投资者对未来降息的预期也逐渐减少。
市场数据显示年底前降息的预期已从两次减少调整为一次。欧洲股市和政府债券收益率在降息宣布后均有所上升。拉加德同时驳斥了关于她可能提前离职出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的猜测,明确表示其任期将持续至2027年末,显示出政策连续性的坚定信号。从宏观政策角度分析,欧洲央行的连续降息反映出其在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的谨慎平衡。通胀水平回落为政策宽松创造条件,但经济尚未摆脱外部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欧元汇率波动和能源价格波动,都可能对欧洲经济未来走势产生重大影响。美联储方面,由于美国经济表现相对强劲以及通胀态势不同,美联储尚未采取降息动作,维持利率不变加强了全球市场对两大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的认知。
这种利率差异对资本流动、汇率波动乃至国际贸易格局均产生连锁反应。特别是美元与欧元的价值走向,直接影响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决策。多重因素叠加使得欧洲经济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欧元区内,低利率环境有助于企业融资、刺激投资和促进消费,但同时也存在资产泡沫风险以及银行业盈利能力受压的隐患。政府债券市场的表现则表明,投资者对欧洲经济中长期稳定性的信心有所增强,但仍保持一定谨慎。贸易政策的进展将成为未来经济走势的重要变量。
若欧盟与美国能够顺利达成贸易协议,缓解关税压力,将有利于促进出口和经济复苏。反之,贸易摩擦升级将可能拖累增长,增加货币政策调整的难度。展望未来,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路径将密切关注通胀变化、经济增长动能以及外部风险,同时平衡市场对利率变动的预期管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币当局,其政策调整不仅影响欧元区本身,也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欧洲央行连续第八次降息展示了其应对经济复杂挑战的决心,但同时也暴露出全球贸易紧张和货币政策分歧带来的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未来几个月的政策动向、贸易谈判进展以及宏观经济指标,以应对潜在的波动和机会。
随着2025年渐行渐远,欧洲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表现将成为全球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晴雨表,央行的谨慎态度和审慎部署无疑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