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底,全球大豆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走势。在经历了前一交易日价格小幅回落后,周五大豆期货价格出现震荡走高的局面,整体维持在未变动或略高的水平。此次价格走势不仅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微妙变化,也体现出基本面因素的持续影响。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大豆在全球经济及食品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市场价格波动对相关产业及国家经济均有深远影响。 首先,从期货价格的表现来看,7月、8月及11月合约价格虽在前一交易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在周五开盘时均反弹走高。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合约上涨了2美分,展现出市场对新一季大豆供应的乐观预期。
整体来看,短期内大豆价格呈现出从多日低点逐步回升的态势,反映了投资者信心的逐渐恢复及市场对供需基本面的重新评估。 现货市场方面,cmdtyView数据显示,国家平均现货大豆价格略微上扬,达到了每蒲式耳9.79美元半左右,较前一日涨幅约四分之一美分。虽然这一涨幅并不显著,但表明现货市场买卖情绪有所改善。同时,豆粕和豆油市场表现截然不同,豆粕期货价格持续承压,跌幅达到每吨4.70至5.40美元,创下了自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需求面压力较大。相对的,豆油期货则上涨了56至69点,显示油料部分市场的价格弹性较强,或受相关化工产品及能源市场变动影响。 从供需层面来看,最新发布的出口销售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当周,2024/25年度大豆累计出口销售达到了402,931吨,虽然较前一周有所下降,但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4%。
其中,荷兰成为最大买家,采购了63,400吨大豆,其次是墨西哥60,600吨及埃及60,000吨。值得关注的是,新作大豆销售量也表现不俗,录得156,153吨,为市场年度销售量第三高,显示出对未来产季的强劲需求。此外,墨西哥依然是新作大豆主要买家之一,采购57,200吨,另55,000吨则销往未知目的地,显示出部分不确定的贸易流向。 豆粕和豆油的出口销售则相对疲软。2024/25年度豆粕销量仅为93,945吨,2025/26年度则为166,129吨,两者合计约26万吨,低于市场预期的10万吨至65万吨区间,说明国际需求尚不热络。豆油销量也处于低位,仅为4,023吨,远低于预测的净减少10,000吨至净销售34,000吨范围,反映油脂市场承压局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
在供给方面,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产量预期对市场影响深远。Datagro最新数据显示,巴西2025年大豆产量预计达到1.735亿吨,为先前预测的1.715亿吨微增约150万吨。产量的增加将有助于缓解全球市场供应紧张局面,但也可能带来价格的压力,增加市场波动性。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进步均对产量贡献显著,未来几个月的天气动态将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此外,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对大豆贸易也产生影响。美元指数的波动直接影响大豆交易价格的国际竞争力。
近期美元走软,促使以美元计价的大豆价格对海外买家更具吸引力,从而提振出口需求。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是风险因素。相关国家的关税调整、贸易协定谈判进展等均可能引发市场短期波动。 技术分析方面,大豆期货价格在关键支撑位附近企稳,技术指标显示市场存在一定的修复动力和潜在的上涨空间。全球大豆库存数据趋缓,加之需求延续增长,助推价格筑底。在此背景下,交易者应关注未来几周的出口数据、库存变化以及天气预报报告,以便及时调整交易策略。
此外,豆粕和豆油价格的分化提醒市场必须兼顾不同产品链的供需动态,综合评估油料和油粕市场的发展趋势。 对中国市场而言,大豆进口依赖较大,价格波动对国内油脂及饲料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全球大豆价格企稳,有利于稳定国内油脂市场成本,缓解通胀压力。中国进口商应密切监测国际市场变化,合理布局采购计划,以抗衡自然灾害及国际贸易形势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推行多元化采购渠道和提升自给率,或成为未来提高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综上所述,2025年6月底大豆市场表现出阶段性企稳并小幅回升的态势,反映了供需基本面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互动。
尽管豆粕价格持续走弱带来一定压力,整体需求增长和出口表现仍具支撑力量。全球主要产区产量增长与美元走软形成市场利好因素,未来市场仍需关注气候、贸易政策及宏观经济等多个变量的影响。投资者和产业链相关方应密切关注数据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抓住市场机遇,防范风险,在动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几个月内,大豆市场的走势将继续成为农业投资及食品工业关注的焦点,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