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监管机构对加密行业的关注也日益加剧。美国联邦储备局(Fed)近日宣布撤回其于2022年发布的一份指导银行避免参与加密货币和稳定币活动的监督信函。这一举措被业内部分人士视作是对行业友好的信号,意味着银行未来可能更加自由地支持加密资产相关业务。然而,美国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Cynthia Lummis)却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美联储的调整不过是“表面文章”,并未实质上为加密产业带来真正的突破。作为比特币的坚定支持者和《比特币战略储备法案》的提出者,卢米斯对监管政策中仍旧存在的隐忧进行了深入剖析,凸显出当前加密资产监管环境的复杂性及潜在困境。美联储2022年发出的监督信函曾强烈建议银行应谨慎参与加密货币相关业务,强调行业风险和银行声誉风险。
从监管视角来看,这一信函起到了遏制银行参与加密资产的效果,阻碍了行业发展。如今,美联储却临时撤回了该信函,使不少加密从业者和投资者产生了乐观预期。包括战略创始人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和加密创业者安东尼·庞普利亚诺(Anthony Pompliano)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公开赞扬了这一步伐,认为它标志着银行支持比特币及数字资产业务变得更加可行,为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打开了大门。尽管如此,卢米斯认为这种“乐观”并不成立。她在4月25日的一条社交媒体帖子中指出,美联储的调整只是“噪音”,并未代表真正的进展。她特别批评联储依然在监管中采用“声誉风险”概念,这一概念往往用于限制银行的合规行为,却缺乏清晰的法律框架支持。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正在制定新的监管规则,拟禁止监管人员在审查银行经营时考虑“声誉风险”,此举显示现有监管标准亟需改革。卢米斯还强调,美联储仍保持着第9(13)条政策声明不变,该条指明比特币和去中心化数字资产被视为“不安全且不稳健”的资产类别。即使撤回了部分监管信函,实质核心立场未变,表明监管对加密资产的谨慎态度依旧强烈。更令人关注的是,卢米斯指出,监管政策制定中仍有参与过“绞索行动2.0”(Operation Chokepoint 2.0)的人员在位。该行动曾因严厉打压某些金融服务领域受到批评,而如今加密行业相关的政策环境亦受到类似的怀疑。她警告称,美联储在过去几年曾扼杀加密公司,关闭创新型企业,不利于美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卢米斯强调,作为立法者,她会持续追责美联储,力求为数字资产行业争取真正公平的监管“游戏规则”,而非仅仅是象征性的“救生圈”。与卢米斯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加密银行Custodia的创始人兼CEO凯特琳·朗(Caitlin Long),她对美联储的行为表达了感谢,认为公众应该看清这背后的真相,不应被表面功夫所蒙蔽。然而市场另一端的声音则相对积极。一些加密界重量级人物认为取消指导信函将释放银行参与加密业务的阻力,加快机构采纳进程。部分区块链监管公司负责人指出,这将在机构投资者中简化审批和合规路径,大幅推动行业迈向主流金融体系。整体来看,美联储的撤回指导信函行动是一场充满争议的监管试探,它暴露了传统金融体系与新兴数字资产领域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一方面,监管机构面临着如何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与推动创新之间的平衡挑战。另一方面,加密行业也担忧持续面对不明确甚至敌对的政策环境,限制了行业的突破与成长。卢米斯的批评提醒人们,监管改革需要的是实质性进步,而非简单的口头或政策表态。未来,数字资产领域需要更多立法者、监管者与行业参与者的合作,通过建立明确、公正且透明的监管框架,赋予创新动力的同时保障风险可控。美国作为全球加密市场的重要角色,如何调整监管策略,将深刻影响全球数字金融生态布局。随着加密货币市值和用户规模快速扩大,监管协调及政策制定的步伐也必须同步加快,以免错失引领未来金融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
在这一过程中,参议员卢米斯及其支持者的声音将继续推动更加开放和公平的监管环境,争取让数字资产真正融入美国及全球主流金融体系。在美联储此举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的调整,更是监管与创新博弈的缩影。各方未来如何权衡风险与机遇,将决定加密银行服务及数字资产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轨迹。可以预见,随着政策逐步明朗,技术与合规的融合将为金融市场带来更多可能,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