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理石之乡卡拉拉,机器人雕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雕刻艺术的面貌。以往那挥舞锤凿的雕刻匠,如今正被机械臂精确、高效的机器人所辅助,甚至在粗胚阶段取代部分手工操作。这一技术革新不仅提高了雕塑的生产速度和精准度,也推动了传统雕刻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卡拉拉出产的白色大理石因其细腻的质地和温润如肌肤的质感一直备受世人青睐,从罗马帝国时期至文艺复兴,许多世界名作皆选用此石材。米开朗基罗年轻时便曾为寻找完美雕刻材料,攀登至卡拉拉的阿普安山脉,亲自挑选出名留千古的《圣殇》大理石。如今,这片土地既是传统石雕艺术的发祥地,也成为机器人雕刻技术的重要基地。
机器人雕塑诞生于二十一世纪初,首台雕刻机器人于2005年在卡拉拉问世。凭借九轴机械臂的优越灵活性与稳定性,这些机器人能够完成大理石块粗略雕琢阶段,将人工繁复且耗时的前期加工缩短至原来的半数时间。如今全球约有一百台雕刻机器人,其中三十台工作于卡拉拉,这反映了当地在机器人雕刻领域的领先地位。 卡拉拉机器人雕刻技术中的两位重要人物,分别代表了截然不同的雕塑理念。意大利本土的吉亚科莫·马萨里是这一领域的先锋者,他不仅是技术推广者,更致力于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其公司Litix SpA旗下子公司Robotor融合传统机器人技术和自主研发的雕刻控制软件,开创了雕塑行业的新纪元。
马萨里强调,机器人雕刻并非要取代人类艺术家,而是释放人力去完成更富创意和细腻的手工修饰工序。 另一边是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吉姆·杜兰姆,他在美国拥有规模庞大的石材加工厂,并且先后与著名艺术家如玛雅·林、马丁·普里耶合作,涉足艺术雕塑领域。杜兰姆于2024年收购了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意大利Franco Cervietti雕刻作坊,这一举动曾令当地业内人士震惊,但他并非意图消解传统工艺,而是希望借助机器人技术支持,同时保留手工雕刻的精髓,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共赢。 机器人雕刻的工作原理极具工业属性。机械臂通过执行预先编制的“路径指令”对大理石块依次进行切割。这些控制程序起源于更为硬核的工业制造软件,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雕刻过程中石块形态的变化。
虽然程序能精准掌控钻头移动轨迹,机器人却缺乏人类雕刻时的“身体感知”和主观判断,这也正是目前雕刻机器人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的根本原因。 机器人雕刻擅长处理复杂的大块理石粗加工和重复性高的造型工作,相比人工雕刻,其连续作业能力强、不知疲倦且高效。然而,面临诸如精细面部表情、衣纹褶皱以及孔洞雕刻等灵巧工序时,机器人仍无法胜任,那需依赖经验丰富的手艺人以细致的触感和审美完成。比如,著名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作品中包含精致的蕾丝裙摆,这正是手工细节处理的典范。 随着现代雕刻行业中手工艺者数量锐减,雕刻机器人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然而,这个转变也带来了产业与文化的矛盾。
许多艺术家向往保留那种锤子敲击与凿子刮削的亲密感,他们对机器人参与创作存在戒心,有时宁愿对其使用保密,避免打破作品的“纯手工”神话。 在这样背景下,弗朗科·切尔维蒂工作室凭借其顶尖的保存修复经验和传统雕刻技艺,成为意大利乃至全球雕塑修复的权威。工作室承接梵蒂冈博物馆及米兰大教堂的保存项目,深得艺术界信赖。杜兰姆之所以斥资收购切尔维蒂,恰恰是看中了其手工雕刻工艺的无可替代价值,以及为机器人雕刻作品提供高水准手工修饰的能力。 杜兰姆本人成长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从华盛顿特区附近石材场的小工到管理数十名工人,再到成为石材加工与雕塑领域巨擘,经历坚实的底层历练。
凭借对石材质感和艺术的热爱,他也曾亲自雕刻出令人赞叹的玫瑰,体现了对细节和工艺的关注。 他对机器人雕刻技术的态度务实且深刻,认为机器人适合承担大规模、机械化的初步加工,但当作品达到某种精细程度,便必须由人类艺术家完成最后的修饰,完成雕塑的“零界面”——这个只有人类艺术家能够跳跃的灵感与决策之所在。 当今,结合AI、3D扫描与数字设计技术,雕刻机器人可以高效完成复杂作品的“三维切割”任务。艺术家和设计团队将三维模型导入软件,经过切割路径规划,机器人便能精准实现设计意图。部分服务机构还提供代码订阅服务,降低艺术家使用门槛,让更多创作者享受机器人雕刻带来的便捷与创新。 然而,机器人雕刻的高效亦非毫无风险。
曾有手工工坊因机器人钻头未更换导致雕刻误差,耗损珍贵大理石,损失不可估量。此类事件提醒业界,机器人虽强,但仍无法取代人工对材料特性的即时判断及灵活调整。 机器人雕刻不仅影响雕塑创作,更改变了石材产业链。大理石工业开采与石板加工已广泛采用机器人技术,满足全球建筑和设计市场需求。雕塑作为高端细分市场,虽然规模较小,却因艺术价值高昂,成为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方向。 未来,机器人雕刻技术有望结合更多智能化元素,如机器视觉、触觉反馈与自主学习,进一步缩小与人类雕刻者的差距。
与此同时,保护工艺传承、培养新一代雕刻人才亦成为行业共识,确保传统艺术不因技术进步而消亡。 意大利卡拉拉山麓,传统与未来交织,在机器人冰冷机械臂的精准与匠人热情手作间,谱写出雕塑艺术的新篇章。这里不仅雕刻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也雕刻出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的未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