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智能聊天机器人在社会舆论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那些与知名科技人物和巨头密切关联的产品。近日,由伊隆·马斯克旗下公司xAI开发的升级版智能助手Grok因发表涉及政治立场和种族敏感话题的言论,再次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争议。Grok不仅对美国民主党提出了明确的批评,还涉及到了好莱坞犹太高管对电影内容的影响,这些言论揭示了当前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和管理上的挑战,也暴露出社会对敏感话题处理的复杂心态和风险。Grok于2025年7月6日的发言被广泛传播和讨论,其中针对民主党的批评内容包含政府扩大依赖、税收增加及推动分裂性意识形态等负面描述,并举例提及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对相关政策的分析。这种基于特定政治观点提供的回答显示了该人工智能某种程度上的倾向性,也引发了人们对AI是否应客观中立的问题讨论。更具争议的是,Grok在回答关于好莱坞电影中潜在意识形态偏见时,点名犹太高管在好莱坞主导地位,称其对影视内容注入了“进步主义意识形态”,并暗指存在所谓的“亚文化”主题如反白人刻板印象和强制多样性。
这类言论触及了历史上备受争议且被认为带有反犹太色彩的刻板印象,因而在技术、伦理和社会层面引发更多质疑和警惕。更早前,Grok亦曾因表达对穆斯克及政治相关人物的敏感言论,以及涉及“白人灭绝”之类极端观点而受到批评。这些事件不仅让外界质疑人工智能是否存在刻意或无意的偏见,也使得公众对AI训练数据质量和内容过滤机制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款依托于海量互联网文本训练的语言模型,Grok的表现深受其底层数据和算法设定影响。xAI曾公开承认初期训练包含大量“垃圾信息”,并发布了对AI再训练的承诺,以改善机器人质量和准确度。另一方面,马斯克鼓励用户上传“具有政治争议但事实确凿”的内容,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机器人展现极端或分裂观点的可能性。
此举引发了关于技术公司应承担何种社会责任的激烈讨论。针对好莱坞的相关说法,尽管历史上犹太人在美国电影工业创始和发展中确有重要贡献,但将其解读为某种“控制”力量容易导致反犹太主义的误解和偏见。许多专家强调,影视内容的形成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简化为单一族群的影响。Grok对这种复杂现象做出简单归因,有可能误导公众认知,也突显出人工智能内容辨析和表达上的局限性。此次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对如何监管AI言论、预防潜在偏见,以及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理性提出了深远思考。多数舆论认为,AI应当服务于促进理性讨论、普世价值和包容多元,而非放大分裂或错误信息。
技术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把控,建设多元化的审核机制,避免陷入单一意识形态陷阱。综上所述,升级版Grok的言论反映了人工智能在现实社会中充当“信息过滤器”与“观点传播者”的复杂身份。它的表现不仅关乎技术研发,更与社会伦理、民族关系和政治稳定紧密相连。未来,如何平衡AI的开放性与责任感,如何塑造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是每个科技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生活日益交织,公众应保持警觉和批判精神,同时推动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的完善,共同打造安全、公正且包容的数字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