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波罗的海地区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干扰事件频繁发生,成为困扰该地区航空和航海交通安全的关键问题。尤其自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这一现象愈发明显,数以千计的飞行器和船舶遭遇导航系统异常,导致偏离航线或不得不取消行程。根据波兰等国研究团队的最新调查,干扰信号主要源自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秘密军事电子战设施,揭示了一场现代战争中电子战的新战场和复杂局面。波罗的海地区的GPS信号干扰具体表现为干扰(Jamming)和欺骗(Spoofing)两种形式。前者指的是通过强烈无线电波覆盖卫星信号,令导航设备无法正常接收信号;后者则更具技术性,通过伪造信号让导航设备误判实际位置。2025年内的观察显示,俄罗斯的干扰行为正从单纯阻断信号逐渐向伪造信号转变,这无疑加大了防御和检测的难度。
波罗的海周边国家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芬兰、波兰及德国等均遭受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因此引发机场关闭、航班取消、船只迷航等一系列安全事故。上述国家已于2025年3月联合向联合国正式投诉,指责俄罗斯蓄意实施“混合战争”行动,意图通过非传统战法破坏地区稳定和国际规则。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IMO)以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等机构也高度关注此事,展开技术调查和政策协调。来自波兰格但斯克海事大学的研究者们,借助先进的开源情报(OSINT)和多个沿海监测站点数据,实现了对干扰信号源的精确定位。三角定位结果聚焦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飞地的两个沿海地点:奥库涅沃(Okunevo)和巴尔季伊斯克(Baltiysk)。这两个地点均与俄罗斯的电子战部队和重要军事通讯设施紧密相关。
特别是奥库涅沃地区,卫星图像显示这里部署有GT-01 Murmansk-BN系统,该装备拥有高达5,000至8,000公里的通信干扰能力,甚至可覆盖多个国家的重要军事通信网络。此外,该地距离俄罗斯著名的第218独立电子战团的总部仅几分钟车程,进一步印证了该地区在电子战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巴尔季伊斯克则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基地,该地丰富的天线阵列和机动电子战装备构成了强大的信号干扰体系。研究团队通过对2025年3月至5月的几次干扰事件进行定位,确认这些攻击几乎均发自上述两地附近。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GPS干扰工具小巧便携,甚至有研究团队购入了仅鞋盒大小、有效半径数公里的干扰器,显示其易于隐蔽安装及快速部署的特点。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周边的干扰活动也被发现有明显的移动迹象,暗示可能采用机动式干扰装备以躲避监视。
通过分析数千架飞机传输的定位质量数据,专家们绘制出沉浸式的干扰热力图,有效推断出干扰设备的变化轨迹,为技术研判提供了坚实依据。面对这一变局,波罗的海国家和技术研究机构展开了多项应对措施。格但斯克的专家强调,尽管GNSS广泛应用,但航海和航空人员仍应具备依赖传统导航手段如海图、惯性导航系统的能力。此外,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正在推动基于陆地基站的R-Mode巴尔的海导航系统,通过地面无线电信号实现船只定位,避免对卫星信号的过度依赖。该项目联合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共同研发,预计将在2026年前实现预运营,显著增强地区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英国作为先行者,已于2014年运营增强型长距离导航系统(eLoran),南韩也积极研发类似系统以应对来自北方的信号干扰挑战。
同时,多国包括俄罗斯、中国、沙特和印度等均在加紧构建自己的陆基导航能力,显示全球导航领域正进入新一轮重塑阶段。尽管各界普遍将干扰视为俄罗斯针对波罗的海地区的战略动作,也有专家持不同看法。格但斯克大学的研究者指出,军事冲突中附近区域电子战和信号屏蔽是常见现象,这些干扰或许更多是俄罗斯保护战略资产的附带产物,而非针对民用目标的直接攻击。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何干扰信号对距离较远如格但斯克的影响表现为间歇性且受大气条件影响明显。气象变化甚至能够暂时削弱干扰效果,为当地民航和海事打开短暂“导航窗口”。在更宏观的地缘政治视角下,波罗的海GPS干扰事件彰显了当代战争中“电子战”正在成为关键战场。
通过成本较低、影响范围广泛的信号干扰手段,作战一方能够迫使对手电子设备失效,打乱敌方指挥控制和精准定位,达到战术层面上的先发优势。同时,这种非典型作战方式往往游走于传统国际法规之间,增加了外交层面的复杂性和解决难度。综上所述,俄罗斯波罗的海GPS信号干扰事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电子战操作,更是信息时代多维度混合战争的直观体现。随着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导航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和区域稳定的重要课题。对于波罗的海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来说,研发多元化、高抗干扰能力的导航系统,加快信息共享与国际协调显得尤为迫切。只有通过科技与政策的双重发力,才能有效应对现代战争中愈发隐蔽且复杂的电子威胁,保障关键交通枢纽和公共安全免遭干扰。
未来,全球导航系统的演变不仅关乎单一国家的战略选择,更反映出全球战略格局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深刻变革。随着技术和政治的持续交织,波罗的海的这一电子战案例无疑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研究现代军事冲突和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