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美国银行界的顶尖财务主管开始呼吁对现有资本框架进行全面、系统的重新审视。美国银行(BofA)、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及美国银行(U.S. Bank)的首席财务官们在联邦储备系统主办的一场资本框架会议上公开表达了对当前监管规则层层叠加、过于复杂的担忧,并共同呼吁对资本监管体系采取更加整体的视角审视。资本框架作为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分配的核心机制,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稳健运营以及宏观金融稳定。审慎且科学的资本要求帮助银行抵御未来潜在的经济冲击,同时又需避免资本过度积累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活力抑制。摩根士丹利首席财务官Sharon Yeshaya借用形象的类比,将现存的监管规则比作“被一层又一层油漆覆盖的纽约公寓”,让人难以辨别真实情况。她指出,现有规则体系的复杂和冗余不仅增加了银行遵循的难度,还可能限制了监管目标的实现。
因此,深入剖析资本规则的核心目标,剥离冗余规则层层叠加的“油漆”,成为维护金融健康的关键。此次会议由联邦储备系统副主席兼监管负责人Michelle Bowman策划,旨在汇聚银行界、学界、前监管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探讨大银行资本框架的现状及未来方向。目前,美国银行资本框架涵盖风险加权资本要求、杠杆率要求、压力测试以及针对最大、最复杂银行的资本附加要求等多个方面,这些规定相互交织且不断演变,使得银行面临复杂的遵守压力。尽管现行规定设计初衷是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确保资产负债表稳健,但银行业界普遍认为新出台的规则存在重叠和对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2023年7月提出的调整方案,意图使美国规则更贴合国际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却在细节设计上出现规则冲突和重叠,给银行资本配置带来了新的挑战。摩根士丹利首席财务官强调,审视资本框架应当从整体系统角度出发,明确整个银行体系所需的总体资本水平,再决定如何在各家银行、各项业务风险之间合理分配资本。
她反对过度关注规则“钻空子”或技术性的优化,强调目标是确保银行拥有足够的资本来应对真实风险,而非玩弄规则使自身处于不利地位。正如她所说,银行不是想“自己弄垮自己”,而是努力在严峻监管下保持稳健运营。过去20年里,多轮金融危机和压力测试已经显示银行面对突发风险的应对能力与资本充足性。银行持续接受监管检查和压力测试,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表明银行体系整体趋于稳健和透明。然而,伴随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监管框架也需更新完善。此次集会被称为“首创性质的会议”,为多方交流与思想碰撞提供了宝贵平台,希望借助各界智慧为资本规则改革注入新动力。
目前,围绕风险加权资本、杠杆率、压力测试及附加资本要求等关键领域的多项法规仍处于征求意见或修订阶段。银行普遍呼吁这些规则能够兼顾实效与合理性,避免由于资本要求过严而限制信贷投放,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监管机构和部分观察人士则强调,降低资本要求风险加剧可能性,可能埋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未来再次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如何在金融稳定和经济活力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当前监管讨论的核心。美国银行业CFO们的声音体现了市场主体对资本框架改革的迫切需求。只有通过整合各方面意见,摒弃冗余规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制定资本政策,才能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时,支持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展望未来,资本框架的调整将更注重风险针对性和灵活性,积极引导银行优化资本结构和风险管理策略。法规的透明度和执行效率也将成为监管改革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监管规则的协调与衔接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避免因规则差异引发跨境金融风险传导。总之,美国重磅银行负责人提出的“全面审视资本框架”理念,为当前资本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科学、系统、透明的资本管理,银行业不仅能够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更将在支持经济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未来,随着各方持续对话和合作,资本框架有望实现更合理、更高效的优化升级,推动美国金融体系迈向更加稳健与可持续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