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對全球主要貨幣出現了明顯的貶值趨勢,這與美國即將在7月9日實施對部分未達成貿易協議國家的關稅計劃有密切關係。美元的走弱不僅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也與美國國債負擔不斷上升及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感相互交織。這些因素綜合影響下,美元指數在今年上半年經歷了自1973年以來最糟糕的表現,跌幅超過6%,並在近日觸及了對歐元和英鎊的三年新低。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龐大稅收減免和支出方案雖然最終在國會通過,但其將增加3.4萬億美元的國債負擔,使得市場對美國債務可持續性的疑慮加劇。儘管美國勞動市場數據強勁,有效推遲了聯邦儲備局降息的預期,但美元整體的疲軟壓力仍然存在。全球投資者對於美國未來的經濟支持力度感到不確定,尤其是在通膨風險上升的背景下,聯儲可能無法充分發揮其刺激經濟的作用。
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貿易局勢的不確定性及高額的公共債務是導致美元避險需求減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歐元走勢穩健,上升至1.178美元附近,預期將實現約0.5%的週度升幅。日圓和瑞士法郎作為傳統避險貨幣也分別對美元走強,日圓升至144.32,瑞郎則穩健在0.793左右。對於美國即將發送給多國的關稅通知函,將改變此前針對貿易夥伴逐案談判的策略,轉向更多的統一關稅標準,這一政策動向使國際貿易環境更加緊張。歐盟方面,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態希望在關稅正式生效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原則性共識,而日本方面也積極派遣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赴美,努力尋求避免被課以高額關稅。貿易緊張局勢的升溫給全球市場帶來不確定性,投資者對於風險偏好的調整表現在貨幣市場上尤為明顯。
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其走弱不僅影響國際貿易成本,還可能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構成挑戰。從長遠來看,美國的財政政策及貿易政策走向將繼續左右美元的匯率趨勢。若貿易協議能在最後期限前達成,美元或能有所提振,但若關稅實施造成經濟增長放緩,美元承壓可能持續。普通投資者和企業應密切關注全球貿易及利率環境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貨幣配置和風險管理策略。綜合多方因素分析,目前美元貶值趨勢短期內或難以逆轉,尤其在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和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美元面臨來自國際市場的多重挑戰。市場專家建議,關注美聯儲政策動向、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貿易談判進展,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將有助於把握美元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美國獨立日假期過後,各方市場焦點迅速轉向7月9日的關稅實施節點,這無疑將成為影響外匯市場波動的關鍵事件。整體來看,在貿易不確定性和經濟基本面複雜交織的環境中,美元的走勢充滿變數,全球投資者須持續觀察政策動態及市場情緒變化,以制定更為謹慎和靈活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