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稳定币的普及,它们作为加密市场中价值稳定的数字资产,广泛应用于支付、交易及资产转移。然而,稳定币的监管一直是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重要议题。2025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对3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名为GENIUS Act的稳定币法案,这标志着美国在加密金融监管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法案旨在为稳定币市场提供明确的法律框架,保障消费者权益并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然而,围绕法案内容,尤其是对稳定币资产背书要求的争议,成为业内外热议的焦点。GENIUS法案规定,所有稳定币必须按照1:1的比例由储备资产支持,这些储备资产主要包括美元现金和短期美国国债。
法案的支持者认为,这种强制储备机制能保证稳定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有助于提升消费者信心,同时推动对美国国债的需求,进而巩固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田纳西州参议员比尔·哈格蒂指出,这一举措不仅保护了消费者,也将刺激对美国国债的需求。然而,学界和监管机构对该法案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表达了深刻忧虑。著名法学教授耶沙·雅达夫(Yesha Yadav)和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支付与清算部门专家布伦丹·马龙(Brendan Malone)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稳定币对短期美国国债的大量需求可能对现有的国债市场流动性构成压力。随着稳定币发行量从2019年的约20亿美元激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300亿美元,相关的国债买卖需求也急剧增加。报告认为,当前国债市场的交易对手数量有限,特别是在面对大型稳定币发行机构可能出现的赎回压力时,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尤为突出。
尤其是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或危机时,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和2025年4月因美国贸易政策调整引发的市场动荡,国债市场曾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紧缩和价格波动。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大型稳定币发行机构难以快速变现其国债储备,进而引发支付风险,甚至加剧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专家还指出,若GENIUS法案推动稳定币行业持续扩大对短期国债的需求,可能重塑美国财政政策的资金配置结构,偏好短期债务可能削弱政策制定者对长期财政规划的灵活性。同时,稳定币的兴起可能挤压其他传统贷款者对国债的需求,从而间接影响美国国债的成本与财政融资条件。监管架构方面,GENIUS法案将联邦货币监察署(OCC)和联邦储备系统赋予了监管稳定币的联邦权限,但也存在州级监管介入的情况。五个联邦监管机构未有明确的主导权,如何在稳定币快速发展的同时,协调监管力量,防范潜在风险成为重大挑战。
雅达夫教授建议,最佳做法是建立多机构协调机制,加强稳定币与国债市场的联动监管,确保两者优势相互促进而非互相削弱。然而,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协调平台,这使得未来监管政策的实施充满不确定性。美国众议院目前也在推动与GENIUS法案内容类似的STABLE法案,两者需要在未来进行条款上的整合。STABLE法案更注重透明度并且对算法稳定币的监管有专项措施,未来两者的融合将决定美国稳定币监管的最终框架。政治因素也不可忽视,部分民主党议员对法案的支持持谨慎态度,尤其担心法案可能被前总统特朗普等人利用牟利,同时担忧消费者保护和国家安全得不到全面保障。这些政治争议可能成为法案最终通过的障碍。
总体来看,GENIUS法案代表美国在稳定币监管的重大进展,有望为加密资产市场提供更稳定和透明的环境。然而,稳定币背书的短期国债集中依赖,以及国债市场潜在的流动性风险,都是未来必须稳妥应对的系统性挑战。稳健的监管协调、风险监测机制和财政政策的适应,将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数字货币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全球稳定币市场的持续扩张,美国的监管实践也将对其他国家形成重要的示范效应。密切关注GENIUS法案在众议院的进展,以及其对全球加密货币生态的影响,将是业界和投资者必不可少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