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产的崛起,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体系与数字经济的重要桥梁,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焦点。然而,传统银行业却对稳定币持谨慎甚至抵制态度,尤其是在立法层面不断推动阻碍稳定币法案的通过,主要原因源自对市场份额流失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地位的保护欲望。稳定币作为一种价值相对稳定的数字资产,旨在解决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剧烈的问题。它通常与美元等法币挂钩,实现价格锚定,便于用户进行跨境支付、转账和日常消费。在效费比和结算速度上,稳定币远优于传统银行的跨境支付系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成本优势。金融科技的快速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并使用稳定币进行金融活动,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和汇款领域。
尽管如此,银行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支柱,依然享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它们担心,稳定币的普及可能直接侵蚀银行在支付、结算等关键业务中的收入来源。当美国参议院提出《引导与确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时,银行业的抵制声浪迅速升温。该法案试图为美元稳定币建立统一且明确的监管框架,促进稳定币的合法合规发展。然而,该法案需要在参议院获得60票支持,意味着必须促成跨党派合作。尽管民主党内并非一致反对,但包括著名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在内的一些重要人物,公开表示反对允许大型科技公司直接发行稳定币,担心这会挑战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并加剧金融系统潜在风险。
沃伦参议员主张,科技巨头应当与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合作才能参与稳定币发行,防止无序竞争和系统性风险的扩散。以传统银行立场来看,其担忧不仅在于收入下滑,更在于影响了其客户黏性和市场控制力。银行长期以来积累了客户信任、庞大资金池和监管优势,而稳定币的崛起可能使得用户绕过银行,直接参与点对点交易,降低对银行服务的依赖。金融服务中介角色的削减,不仅动摇了银行的盈利模式,还可能重塑整个金融生态系统。与此同时,稳定币的非银行发行者,如一些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和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迅速占领市场。此类企业能够通过稳定币提供几乎实时的结算服务,且手续费明显低于传统银行,这使得传统银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面对局势,部分大型银行也开始积极布局稳定币业务。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莫伊尼汉曾公开表示,该行可能推出自己的美元稳定币,以保持竞争力和技术前沿的领先地位,这显示出传统金融巨头逐渐接受数字资产带来的挑战,并希望通过自我革新参与这一变革。从监管角度来看,稳定币的兴起引发了央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官员克里斯托弗·沃勒指出,非银行机构应当被允许发行稳定币,稳定币能够扩展支付场景,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和效率提升潜力。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秘书斯科特·贝森特在2025年首届白宫加密峰会上表示,稳定币有助于延续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稳定币作为数字美元的重要载体,其拥有吸纳市场流动性、防范通胀的潜力,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构筑新的保障机制。
稳定币发行商作为大型美国国债的买家,亦为美国经济注入支持力量。尽管存在庞大的利好因素,稳定币市场仍面临诸多监管和安全挑战。资金托管、资产抵押充足性、透明度及消费者保护等问题仍是监管机构关注重点。多方呼吁建立更严格的监管框架,以确保稳定币市场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银行业阻挡稳定币立法不仅体现了短期内的市场竞争态势,更反映出金融体系对颠覆性创新的适应与抵御过程。未来,稳定币和传统银行的关系可能更趋复杂。
一方面,稳定币的普及推动传统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促使银行提升技术能力与创新速度,增强客户服务体验;另一方面,银行需与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积极沟通,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保障金融稳定与创新平衡。同时,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将成为数字金融体系变革的直接受益者。稳定币的高效与便捷极大降低了跨境支付和资金流转成本,也为中小微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随着相关法规逐步完善,稳定币有望成为主流支付工具之一,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迈向更加透明、高效和包容的新时代。综上所述,银行为维护自身市场地位,积极阻止稳定币立法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对未来金融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考量。稳定币既带来了金融创新的机遇,也引发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如何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稳定币的合理发展,将是监管者、银行业和数字资产行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持续推进,稳定币无疑是连接现实与未来金融生态的重要纽带,其发展趋势值得各方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