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科技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支付方式和数字货币的创新推动着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改变。Wise、Circle和Ripple三大领先企业近期纷纷申请美国货币监理署(OCC)颁发的国家信托银行牌照。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他们向更加传统金融体系融合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揭示出他们对更高效、更安全的支付和资产托管基础设施的渴望。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家公司争取银行牌照的背后动机、其对稳定币及支付生态的影响,以及申请联邦储备主账户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国家信托银行牌照的独特优势 不同于传统的全功能商业银行,国家信托银行主要扮演资产托管、信托和受托人角色。因其通常不持有存款,这类银行通常不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保险保障。
相较于全面银行,国家信托银行牌照的监管流程和申请复杂度较低,使得申请过程更为简便快捷。对于诸如Wise、Circle和Ripple这样专注于数字资产和支付业务的金融科技企业而言,这种牌照形式更贴合其业务需求。 持有国家信托银行牌照的最大吸引力之一是,持牌机构有望获得直接接入联邦储备系统支付网络的权限,即拥有一个联邦储备主账户。这种直接访问不仅可以减少对第三方传统银行的依赖,还能显著提升支付速度、降低费用,并增强对支付流程的掌控力。 此外,国家信托银行牌照有望替代传统的州级货币传输许可证(MTL),极大简化跨州业务的监管负担,这对稳定币发行商和跨境支付企业而言尤为重要。预计伴随联邦层面监管框架的完善,这类银行牌照将成为数字货币与支付领域的关键通行证。
Wise战略转型:迈向国内支付基础设施的直接接入 Wise此前以其跨境支付和汇款服务著称,凭借多种许可和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用户提供多货币账户及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服务。尽管在全球多个国家拥有直接支付系统接入权限,如英国的快速支付系统(Faster Payments System),Wise在美国仍依赖其子公司Wise US Inc.通过州级货币传输许可证进行操作。 2025年6月,Wise向OCC提交申请,以设立Wise国家信托银行。上线的申请文件表明,Wise计划申请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会员资格并获得联邦储备主账户,从而直接接入美国支付系统。通过此举,Wise希望强化其在美国的运营效率,减少对银行中介的依赖,进一步控制美元付款流程,并利用联邦新推出的FedNow实时支付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Wise还强调,通过拥有国家信托银行架构,不仅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托服务和虚拟账户,还能满足对信托资产托管的严格监管要求,增强客户信心。
这对其拓展企业客户和稳定币发行领域均有积极推动作用。 Circle的布局:打造全国数字货币信托银行以应对稳币监管 Circle作为美元稳定币USDC的发行者,稳步推进其金融机构地位的转型。6月末,Circle正式向OCC提交了设立First National Digital Currency Bank的申请,意在打造一个专门服务于数字货币的国家信托银行。该银行不仅将负责监管USDC的资产储备,还计划为机构客户提供数字资产托管服务。 这一布局与拟议中的GENIUS法案密切关联,后者为稳定币及支付稳定币的监管提供框架。Circle认为,拥有国家信托银行牌照将提前布局未来合规要求,提升USDC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进而推动美元在数字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
虽然Circle尚未公开其是否会申请联邦储备会员资格及主账户访问权限,但鉴于稳定币结算对美元基础设施依赖度巨大,相关申请成立的可能性极高。获得主账户权限将使Circle能够更直接地管理支付结算,降低交易存续链上的风险,提升结算效率。 Ripple的战略延伸:结合RLUSD推动托管自主化和支付自由化 作为加密货币XRP的发行者以及RLUSD稳定币的背后团队,Ripple同样抓住国家信托银行牌照机遇。与Circle类似,Ripple希望通过信托银行架构管理RLUSD背后的准备金,并为数字资产提供强大的托管服务。 目前RLUSD规模相较USDC较小,流通市值约4.69亿美元,但Ripple的金融生态系统雄厚,其寻求实现支付和结算去中介化的愿景。通过获得国家信托银行牌照并申请联邦储备主账户访问权限,Ripple意图更深度地融入美国金融基础设施,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
值得关注的是,Ripple旗下的纽约特许有限责任信托公司Standard Custody也申请了联邦储备主账户,但截至目前该申请尚处待审批状态。联邦储备系统对这类申请的审查极为严格,Ripple将面临多重监管和运营挑战。 联邦储备主账户申请之路挑战重重 虽然国家信托银行牌照为企业申请联邦储备主账户奠定了基础,但主账户申请并非自动批准,反而面临复杂且漫长的审查流程。联邦储备设立了三种审查等级,分别对应联邦保险覆盖完整的银行(一级)、无保险但具联邦监管的银行(二级)以及缺乏联邦监管的非存款机构(三级)。 Wise、Circle和Ripple的新设信托银行若想获得主账户访问,需满足联邦储备对信用、运营、系统稳定性、反洗钱、反恐融资、金融犯罪等多方面的严格原则。尤其作为没有FDIC保险的非传统存款机构,他们通常需经过中等到高强度(Tier 2或Tier 3)的审查,审批周期可能延长数年。
截至目前,Tier 1资质的申请有高达86%获批,且审批速度较快;而非存款机构的Tier 2和Tier 3申请多处于搁置状态或遭拒。历史案例显示,部分高风险或新兴金融机构的主账户申请遭遇挫折甚至诉讼,申请过程充满不确定因素。 Stripe获准特殊银行牌照 打破支付处理壁垒 除了Wise、Circle与Ripple,支付巨头Stripe也在近期取得了特殊银行牌照——乔治亚州特殊目的银行MALPB牌照。这一非存款银行牌照允许其作为商户收单方直接参与支付处理,提升对支付授权、结算及风险管理的控制权。尽管该牌照不支持持有存款或发行银行卡,但极大增强了Stripe自营支付网络的能力,为其全球支付业务架构优化奠定基础。 总体来看,各大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申请国家信托银行或特殊银行牌照,正加速布局美国及全球金融支付基础设施,摆脱对传统机构的局限,同时积极拥抱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展现了数字金融时代的新型金融服务发展趋势。
未来展望 随着数字货币及支付创新的不断推进,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而复杂。Wise、Circle和Ripple申请银行牌照和联邦储备主账户访问的过程,正是数字金融行业如何在现有法规框架中寻求创新突破的缩影。获得银行身份和直接支付体系接入后,他们将能够更高效地管理资金流转,提升客户信任,同时符合未来监管趋势。 然而,实现这些目标绝非易事,申请周期长、监管不确定性高、合规压力大,都是摆在这些组织面前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消费者和企业对更快捷、安全和低成本的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推动着整个行业的演进。 未来几年,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管理、监管与自由竞争,将成为决定这些金融科技企业能否成功迈向下一阶段的关键。
Wise、Circle、Ripple及类似企业的动态无疑值得密切关注,它们的成功将为全球数字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宝贵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