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年轻人的住房困境愈发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从1991年的28岁飙升至2025年的38岁,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整体购房者的中位年龄也从1981年的36岁攀升至56岁。年轻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已不再是普遍现象,而成为许多人的奢望。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涵盖了政策、经济、社会乃至疫情等多方面因素。 住房市场的变迁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持续数十年的演变过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各地开始逐步推行更为严格的土地使用分区政策,这些政策本质上限制了住房供应的增长。起初,分区主要用于区分工业区和居住区,但随时间推移,政策逐渐演变为限制新建住房数量的工具,尤其是在中高收入社区。邻里和政府部门对开发项目的反对,使得“反对新建”(NIMBY)逐渐成为常态。这类限制不仅降低了新房供应速度,还推高了土地和房价,挤压了年轻人的购房空间。 进入21世纪后,住房供应的不足问题进一步加剧。2007年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冲击极大,许多建筑公司破产,建筑工人数量锐减40%。
这次危机带来的建筑业萧条持续多年,导致房屋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需求增长。与此同时,千禧一代进入购房黄金期,庞大的购房需求在供应不足之下推高了房价。虽然许多年轻人的收入水平较上一代有所提升,但面对飞涨的房价,他们依然感到难以负担。 价格与收入比率的攀升是衡量住房负担能力的重要指标。哈佛大学住房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0年多数市场的房价收入比不超过3,意味着购买一套房所需的资金相当于三年收入。然而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几乎翻倍,许多地区的房价已远远超出普通收入者的承受范围。
这种情况加剧了年轻人购房的压力,也促使他们不得不推迟购房计划。 新冠疫情引发的特殊时期,更进一步暴露并加剧了住房市场的矛盾。疫情封锁期间,许多人生活方式转变,开始追求更大、更宽敞的居住环境,推动了郊区及城市边缘住房需求激增。与此同时,疫情导致建筑工地频繁停工,供应链阻断,建材价格飙升,进一步制约了新房建设速度。供需双方的矛盾在这两年内达到了顶峰,2020年至2022年间,美国住宅价格指数飙升了42%,相当于过去十多年的涨幅总和。 住房成本飙升的另一面是利率上涨。
为了抑制整体经济过热和高通胀,美联储自2021年以来连续上调利率,使得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从约2.5%一路攀升至7%。这使得新房每月按揭还款额翻倍,极大增加了年轻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房屋保险费和税费因自然灾害增多等因素也出现上涨,进一步提高了住房持有成本。这样的环境不仅使购房变得昂贵,也让现有拥有低利率贷款的房主不愿意卖房换新,抑制了二手房交易,形成住房市场的供给瓶颈。 年轻一代困境的表现不仅仅是经济学层面的数字,更渗透进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年轻人购房难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家庭组建和生育决策。
随着购房门槛提升,结婚和生育意愿也不断下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经济压力与失落感带来的心理阴影,使得这一代成为被部分专家称为“最抑郁的一代”。 政策方面,过去几十年里多种内外部因素交织,使得情况雪上加霜。尽管住房问题已日益成为年轻选民的重要关切,政治回应却仍显迟缓与不足。部分保守派政治力量选择推行“稀缺政策”,如提高关键建筑材料的进口关税、加强移民限制,间接提高了建筑成本和劳动力短缺,进一步限制了住房供应。这些政策虽然声称能保护劳动力和国内产业,却在住房市场形成恶性冲击,令年轻购房者雪上加霜。
真正解决住房问题,需要双管齐下的“丰裕议程”。首先,地方政府应改革过度限制性的土地使用法规,降低最低地块面积要求、减少停车配额、支持城市更新与填充建设。这些措施可以促进都市核心及周边地区的住房供应提升。其次,联邦政府可以设计奖励机制,向那些增加住房许可证发放量的州和城市提供财政支持,从而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松绑限制,提高建设效率。同时,稳定和降低长期抵押贷款利率也必不可少,这需要控制通胀和财政健康的长期努力。 此外,住房政策的调适还应关注社会公平与多样性。
避免过去数十年的分区政策导致的住宅隔离和不同阶层间的隔阂,是重建社会信任与包容的重要环节。对移民劳动力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是保障建筑业劳动力充足,推动住房供应扩张的关键因素。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年轻人能够投票影响的重要议题。在未来的政治版图中,立足解决住房负担,将是赢得年轻选民关键因素之一。从纽约到加州,已有部分州和城市开始尝试放宽法规,推动住房建设,试图扭转市场困境。但这不是一个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系统性、持续性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共识。
面对住房市场长期积累的复杂问题,单纯依靠经济短期刺激或禁止移民、加税等收缩性政策,难以奏效。只有真正拥抱“住房丰裕”理念,才能打破困局,让年轻人拥有更多选择和更可负担的家园。住房不仅是资产和消费的事,更是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甚至心理健康的基石。 未来,美国能否扭转住房市场的灾难局面,将影响下一代的经济独立、家庭稳定和社会繁荣。年轻人能否实现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其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公平、发展的重新审视和行动。住房议题已经不再边缘,正逐步成为塑造美国未来的重要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