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法律不仅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基石,更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传统上,法律被视为公有财产,任何人都有权免费查阅和了解。然而,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的一项立法提案——《专业代码法案》(Pro Codes Act)却有可能改变这一传统,将原本属于公众的法律标准“上锁”,隐藏在付费墙和网络账户后面。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远超一般人对法律的认知,对社会公平和司法正义可能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分析这项法案的核心内容,剖析其立法意图与潜在危害,探讨其对税务、建筑等多个领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公众、法律从业者和社会整体需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专业代码法案》核心内容及背景解析 《专业代码法案》又被称为H.R.4072,由共和党籍国会议员达瑞尔·伊萨(Darrell Issa)提出。
法案试图在提高法律标准的“透明度”和“平衡”私营标准制定组织(Standards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SDOs)权益之间取得妥协。其内容表示,虽然私人组织可以保留对他们所制定技术标准的版权,这些标准一旦被纳入法律引用体系,必须向公众“公开访问”,且不能直接收费。 表面看来,这种安排似乎兼顾了私人与公共利益。但深入分析可发现,“公开访问”的定义实质仅限于“可见”——即公众可以在登录账户后通过在线界面查看文档,却不能自由下载、打印、复制或在专业工具中整合。此外,这种“开放”通常伴随繁琐的点击同意条款,限制了用户的实际使用权利。 传统上,法律体系中体现的原则是法律属于全体公民,不可被任何实体垄断或版权化。
法院判例及最高法院多次明确裁定,法律、法规以及官方司法判决无法享有版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查阅和引用。该原则被视为保障法治透明、公正和维护公众知情权的基石。 然而,《专业代码法案》遣词用字中隐藏的“版权保护”及对SDOs的特殊保护,或将导致技术标准——尽管具有法律效力——变成私有化的“付费知识产品”。这不仅破坏了法律的公共属性,也极大增加了法律从业者和普通公民的采用成本与操作难度。 对公共法律资源私有化的隐忧 在建筑、电气、税务合规等领域,技术标准往往是制定具体合规要求的基础。例如,对于申请节能建筑相关的税收抵免,纳税人和财务顾问必须知道具体的节能标准,而这些标准通常由SDOs制定并被纳入法律规范。
若这些关键标准仅能在线收看且不能自由复制或引用,法律专业人士的工作将面临巨大障碍。 尤其是对于法律援助机构、低收入社区的公益组织以及小型法律事务所来说,这种限制无异于筑起一道高墙,严重限制了他们为客户提供有效法律咨询的能力。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许可来绕开访问障碍,形成两极分化的法律知识获取渠道。这种“法律阶级”现象不仅违背公平原则,更加深社会不平等。 此外,《专业代码法案》也可能导致普通公民面对自己必须遵守但看不到详细内容的法律规定,如同被“捆绑”在信息黑盒中。法律本应是明确、公开且可理解的义务和权利,若内容被放置于无搜索功能的网页和繁琐的登录机制之下,公民知情权和辩护权恐怕将大打折扣。
版权与法律的冲突:立法与司法的挑战 美国最高法院在2020年的一项判例中明确指出,由州立法委员会编写并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注释内容无法享受版权保护,因为它们是以官方身份编写的法律文本。该判例强调了法律属于公众的原则,而非私有财产。 《专业代码法案》的提出实质上挑战了这一司法原则,赋予私人SDOs对带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标准享有版权保护的权利。如此一来,法律体系将出现两个等级:一类是传统免费的公开法规;另一类则是隐藏在版权保护背后的私有规范。该法案不仅破坏了司法服从的基础,也潜藏着法律透明度的危机。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法律商品化趋势 SDOs通过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积累了大量知识资产,但它们并非由政府出资维护,而是依靠市场运作。
对这些组织而言,将涉及法律效力的标准版权化意味着拥有一项合法的垄断权力,可以通过收费获得巨额利润。 这种垄断性质的版权授予,不是出于保护创新的本意,更像是“圈地收费”,将公共法律的使用权转化为商业利益。显然,这对消费者和广大法律使用者极为不利,最终将法律变为一种商品,而非公共工具。 此外,复杂的授权协议和对引用限制的条款,让原本应该普及的法律知识弥漫浓重的商业气息。普通用户必须谨慎查看许可内容,避免因引用受限而陷入侵权纠纷,进一步增加了使用门槛。 影响广泛的法律与社会后果 《专业代码法案》的潜在影响不仅限于法律从业者和税务领域,它还波及建筑、安全、环保等多种行业,任何依赖技术标准合规的活动都可能受阻。
长期来看,限制公众接触法律标准会导致法律意识的降低,增加监管盲区,甚至使得法律执行变得不公平和不透明。 这破坏了法律应有的权威性和公民信任,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社会整体的司法公正感也会因此受损,弱势群体更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 未来展望与公众应对策略 保障法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是民主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面对《专业代码法案》带来的挑战,公众和法律界应加强监督,敦促立法者尊重宪法及司法判例中的核心原则,确保一切具法律效力的标准都可以免费、实时、易于检索地提供给所有人。 同时,支持开源法律信息项目和公益法律服务平台的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推动法律资源的普及,也成为维持法律平等的重要方向。
私人SDOs若希望通过创新服务获得收益,可以考虑在不限制基础法律内容的前提下,提供附加值服务,避免将法律置于付费墙后。 结语 法律作为社会的基石,其透明度、公正性和可访问性不容妥协。《专业代码法案》表面承诺平衡私营利益与公共利益,实则存在将法律标准私有化、限制公众获取的重要隐患。只有维护法律公开的原则,尊重法律的公共本质,社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正义。保障所有公民免费且便利地获取法律信息,是维护法治社会的根本所在,也是每个国家文明进步不可退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