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变革性的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尽管AI的研究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符号推理到神经网络,再到如今的深度学习突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我与AI的接触和应用经历则是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探索实际可用价值的过程。早在ChatGPT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之前,开源GPT模型就已经在AI爱好者和开发者群体中流传,虽然这些模型硬件需求不高、性能有限,但却蕴含着极大的潜力,这正是我实践AI的起点。 当时,我参与了一个名为“Bot Appreciation Society”的Facebook群组,那里汇聚了许多热衷于开发聊天机器人和生成内容的爱好者。大家分享点子、交流技术难题,我首次了解并试验了GPT技术。那个阶段的AI还很稚嫩,用GPT-2模型搭建的“UFO机器人”成为了我的第一个项目。
这个机器人利用一份飞碟目击数据集,通过生成器产生更加生动离奇的故事和传说,定时发布至社交平台。这套系统由多种网络爬虫、内容过滤器和自动发布工具组成,尽管看上去简陋如拼凑,但每一次调试和迭代都让我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 转折点出现于2022年11月,OpenAI正式发布了ChatGPT,令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开始热烈尝试这强大的语言模型。随后API接口的开放,让我不仅仅满足于好奇试验,更开始将AI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助手。我并未盲目追逐“AI将取代一切”的观点,而是谨慎而理智地将其融入自己的工作流程中。同时,关注不同厂商如Anthropic和谷歌推出的智能工具,理解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景,成为了我持续优化生产力的关键策略。
如今,我利用AI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学习、编程、自动化及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但有时难以理解复杂学术内容的人,人工智能成为了我耐心的导师。当遇到晦涩难懂的技术资料或学术论文,我会复制相关章节到Claude或者ChatGPT中,请它们用更易懂的语言分解和解释。它们就像一个永不疲倦、乐于反复讲解的朋友,不厌其烦地调整表述,直到我真正理解为止。这不仅限于客观知识,还包括主观领域如艺术作品的解读,AI提供的多角度观点帮助我跳出固有思维,激发更多思考。 在编程方面,AI已经大大改变了我处理代码问题的方式。
过去,我常常依赖Stack Overflow寻找方案,而现在更倾向于将代码片段输入AI模型,快速获取优化建议和问题诊断。虽然有特殊情形需要社区的深入讨论,比如某些苹果CLGeocoder的具体bug,但绝大多数情况下,AI能提供及时且有效的反馈,节省大量搜索和筛选时间。更重要的是,当我开始新项目时,会用AI生成基础的界面框架,避免一开始面对空白屏幕的无措。面对陌生代码库时,AI同样是耐心的解读者,逐字逐句为我讲解机制和逻辑,就像私人代码审查员,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理解深度。 自动化脚本的优化也得益于AI技术。我会将几个月前写的脚本提供给AI,询问如何提升运行效率或增强错误处理,常见回应包括更精简的代码结构、引入新库以及逻辑改进。
深夜工作时,有时AI的辅助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陪伴,不分昼夜,持续推动项目进展。快速迭代成为我的新常态,从最初尝试到不断完善,特别是利用AI模拟对话方式探讨如何利用特定技术或API,极大地缩短了学习曲线和开发周期。 AI在现实紧急情况中的作用也让我感受颇深。一次,我妻子的父母家里一只小鸡掉进水坑奄奄一息,情急之下她打开了DeepSeek应用,借助AI指导执行紧急救护步骤,成功挽救了小生命。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关键时刻的有力帮手,体现了它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实际价值。 为了帮家人更好利用技术,我还为母亲创建了一个依托Google Sheets数据生成网站的平台。
她经营着一家小型植物苗圃,技术和语言上的障碍曾限制了她的工作效率。通过引入谷歌的Gemini模型,她现在不仅能优化产品描述和内容,还能借助其活体视觉功能,直接用手机摄像头识别植物及获取相关知识,极大丰富了她的学习和管理体验。这种家庭场景中的AI应用,展现了智能技术普及与简化操作的巨大潜力。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开发了一些工具帮助批量处理数据,识别其中潜藏的模式和洞见。传统的人工分析往往耗时费力,AI的介入让这些复杂任务变得高效而精准,为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虽然这些用例较为专业,但正是AI的智能分析能力,推动了我工作上的质变和创新拓展。
创作这篇博文本身就是与AI协同创作的过程。我先用声音记录下想法,采用Whisper等AI模型对语音进行转录和整理,再进行润色和完善。AI作为思考的伙伴,而非替代者,让写作更加高效与顺畅。除此之外,我还将AI集成在Telegram中,通过自建机器人实现快速提问和简单的自动化流程,让AI融入工作基础设施,成为不可或缺的幕后助手。 不同AI模型在功能和侧重点上各有优势,因此我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选择。ChatGPT依旧是日常对话和一般内容生成的首选,Gemini则在视觉和音频处理上表现优异,Claude更适合编程辅导与数据分析,而DeepSeek在访问中文网站和信息检索方面尤为高效。
并非所有模型都必须长期订阅,我会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充值OpenRouter额度,按需调用。图像生成虽非我的重点兴趣,但偶尔制作简易图标或logo时也能派上用场,帮助快速原型设计。 对我来说,AI革命并非发生在董事会会议室或风险资本的吹风会上,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细微时刻显现。当正确的信息在关键时刻准确出现,当繁琐工作被自动化剥离,创造力得以绽放,语言障碍被打破,学习快速推进,AI成为一种隐形的基础设施悄然存在。它不再是新奇的噱头,而是每日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个人经验的积累,我期待发现更多AI的实际用途,继续优化生活和事业的效率与品质。
正如Nicholas Carlini所启发,我希望持续记录并分享我的AI实践经历,为理解和应用智能技术提供更多真实而有价值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