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被曝出在其办公室内设立了一条未经过五角大楼安全协议的互联网线路,专门用于连接加密通信应用Signal。这一消息由多名知情人士向美联社透露,引发了外界对国防信息安全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作为美军最高领导层的重要成员,赫格塞斯的通信方式和信息安全管理备受关注。消息显示,这条互联网线路被业界称为“肮脏线路”,意味着它直接连接至公共互联网,绕过了五角大楼的安全防火墙和过滤机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这种线路的优势在于用户的IP地址不会被列入国防部分配的专用地址池中,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匿名掩护。但同时,这也使得使用者暴露于黑客攻击和外国情报监视的风险中,尤其是在处理军事敏感信息时,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赫格塞斯曾通过这一线路使用Signal应用在两次群聊中发布过涉及军事空袭的敏感情报,包括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计划和具体时间节点,这些在军方看来属于机密信息。本应用虽提供端到端加密,较传统短信安全,但并非官方批准用于传输机密信息,且其软件和硬件环境安全无法完全保证。 Pentagon内部普遍采用安全级别不同的网络系统进行通信管理,其中包括非机密信息的非机密互联网协议路由器网络(NIPRNet)、处理机密信息的安全互联网协议路由器网络(SIPRNet)以及用于最高机密和须严格控制访问的联合全球情报通信系统(JWICS)。相比之下,赫格塞斯使用的“肮脏线路”完全绕开了这些安全网络,直接接入公共互联网,违背了国防部在信息保护上的严格规定。该情况还导致五角大楼内部安全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国防部发言人曾表示,赫格塞斯并未在政府电脑上使用Signal,暗示他使用私人计算机进行通信,而这些设备同样被要求禁止进入国防部长办公室,以防信息泄露或监听。
事发后,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国防部代理监察长及参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的两党领导层已介入。调查重点包括赫格塞斯是否非法获取和散布了敏感军事情报,以及如何通过非官方渠道传输这些信息。同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对Pentagon内部信息管理混乱的质疑,赫格塞斯此前已多次调离和解雇顾问,限制了决策圈,造成管理层不稳定。网络安全专家指出,任何高级政府官员的通信设备和网络都是国家情报战的重点目标,尤其是与外国势力如俄罗斯、中国相关的黑客团体持续试图渗透和窃取信息。Signal应用虽加密,但安全性依赖于整体硬件环境和网络连接的保密性,一旦环境暴露则通信内容同样容易成为攻击对象。白宫前首席信息官特蕾莎·佩顿对此表示担忧,强调无论使用何种加密软件,没有保障安全环境的支持,仍难以防止窃听和网络攻击。
特朗普政府方面对这起事件表达了对赫格塞斯的坚定支持,称传播信息的是不满的员工和“假新闻”。副总统JD·Vance同样公开表态对国防部长保持信心。尽管如此,随着更多细节披露和调查进展,这一事件将对军方信息保密机制的评估产生深远影响。业内专家建议,国防部和其他政府机构必须严格控制敏感信息的传输渠道,杜绝非官方、不安全的互联网连接。一方面,增强内部安全技术和人员培训,推动使用官方认证的通信系统,提高对通信设备的物理管控;另一方面,明确高官使用个人设备和应用的规范和限制,防止因便利而牺牲安全原则。赫格塞斯办公室的网络设置事件,提醒公众和相关部门在数字时代,信息安全停留在策略与制度层面远远不够,日益复杂的技术环境要求更细致严格的管理和防护措施。
只有防范于未然,才能减少未来国家安全因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随着全球网络战背景下各国不断提升对敏感通信窃听和破译的能力,Pentagon和美军的网络安全做法及政策也必然面临调整。未来,若不能及时改善管理漏洞和技术体系,美国军方在战略战略通信的安全性将遭遇更大挑战。对此,专家呼吁将事件作为警钟,强化跨部门合作,打造层层保障的安全通信网络,确保国防情报不会因个人行为或技术弊端流入敌对势力之手。赫格塞斯事件虽为近期焦点,但更反映出军方在数码时代需迎接的安全管理转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