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国际清算银行(BIS)作为全球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在其最新的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传统经济秩序面临挑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逐渐减弱。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各国中央银行和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策略。BIS总经理阿古斯丁·卡尔斯特斯(Agustín Carstens)强调,贸易战尤其是由美国挑起的贸易紧张局势,严重影响了长期形成的全球经济秩序,增加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因素。这种状况不仅考验公众对机构的信任,也引发了对传统经济治理模式的深入反思。
报告发布时期,正值美国政府即将于7月9日对部分商品实施新的关税,这一时点的选择凸显了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稳定性的重大影响。地缘政治的持续动荡使得供应链脆弱性加剧,全球经济对此类冲击的抵抗力明显下降。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问题以及不断演变的安全威胁共同加重这一局面,而COVID-19大流行后通胀的持续高企更是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感。这种多重压力冲击使得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报告中指出,公共债务水平持续攀升,令国家财政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现有高债务状态限制了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安全形势紧张导致军费开支增加的背景下,这一隐忧尤为突出。
卡尔斯特斯警告称,此趋势不可持续,呼吁各国采取务实政策以避免债务负担的不可控扩大。此外,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也面临挑战。今年以来美元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下跌,幅度达10%,这一跌势可能是自上世纪70年代汇率自由浮动机制确立以来最剧烈的。美元走弱既反映了全球经济调整,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贸易格局。BIS首席经济顾问申泓崧(Hyun Song Shin)指出,汇率剧烈波动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也为各国央行带来新的政策难题。保护主义的抬头和贸易碎片化趋势引发深刻忧虑,这种趋势削弱了全球化带来的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潜力。
在全球化进程受阻背景下,企业的跨境投资和供应链布局正面临调整,长远来看,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延缓,同时全球财富分布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国际清算银行强调,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球各国加强合作,推动构建多边贸易体系,提升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信息共享。此外,报告呼吁各国应更加关注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采取更为积极的绿色经济转型策略。气候风险不仅影响自然环境,也增加了金融市场波动与资产价格的不稳定性,成为未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央银行在当前复杂环境中的角色愈发关键。面对通胀压力、经济增长乏力和金融市场震荡,央行需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市场信心。
阿古斯丁·卡尔斯特斯曾指出,政府与央行之间的摩擦属于“设计使然”,各方应共同努力,确保经济政策有序协调。全球经济正走向一个充满挑战与转机的新时代。结构性变革、地缘政治博弈、气候行动以及科技创新交织影响着未来的经济格局。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与警示,强调唯有多边合作与制度创新,方能在动荡中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增长。展望未来,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债务风险及环境压力,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包容、稳定和绿色的发展道路。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全球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促进全球人民福祉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