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截图技术成为了早期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现代数字截屏工具尚未普及之前,截取计算机显示内容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20世纪80年代初,视频打印机应运而生,成为那个时代特殊的技术产物。它们实际上是利用小型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屏和相机的物理组合,实现屏幕内容拍照打印的创新设备。 1983年,计算机硬件制造商Computer-Mate Inc.推出了一款名为“视频打印机”(Video Printer)的产品。与当时市场上大多数黑白文字广告截然不同,这款设备的广告充满了奇特的魔法主题,试图用“巫师调配魔药”隐喻其神秘的技术功能。
尽管广告文案在表达上略显晦涩,但设备本身的功能却极具开创意义。 简而言之,视频打印机通过将计算机图形信号转换为显示在内置小型CRT屏幕上的图像,随后利用 داخل装置内的相机拍摄这个图像,最终生成高质量的胶片照片。该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当时屏幕反光和拍摄环境光线等问题,因为屏幕拍摄必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以防止光影干扰。事实上,屏幕反光是当时拍摄截图的“头号敌人”,即便微弱的光线也会破坏拍摄效果。 这种设备的高昂价格常令现代人咋舌。1980年代初,Computer-Mate的这款视频打印机售价高达2495美元,而竞争对手Lang Systems的版本更是高达3099美元,折合今日购买力相当于一辆中档汽车的价格。
这一价格定位显然是针对高端商业市场,尤其是那些需要频繁制作图文并茂的商务演示材料的专业人士。 视频打印机的功能远不止于简单拍照。设备配备了各种旋钮和调节器,允许用户自动控制胶片推进,调整色彩、亮度、对比度及光栅效果,力求在有限的CRT显示技术条件下最大程度保持图像分辨率。虽然这些技术要求在当时显得较为基础,但在那个年代,能够直接从屏幕拍摄出清晰、高质量图像,无疑大大提升了演示材料的制作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设备不能直接输出数字图像文件,拍摄的是胶片照片,用户需要自行冲洗和扩印照片。某些广告更明确指出,胶片并不包含在设备售价中,这给用户带来额外成本和操作步骤。
此外,视频打印机大多只兼容特定品牌计算机,如只支持IBM PC机,使得其适用范围进一步受限。 视频打印机并非唯一的选择,早期截图的DIY方式依然存在。比如许多人选择直接使用普通相机对着显示器拍照,虽然这种方法容易受到闪烁和曝光时间的影响。著名电子游戏杂志《Nintendo Power》在1988年鼓励读者拍摄自己屏幕中的高分成绩照片寄回,尽管他们很少提及曝光速度的重要性。事实上,为避免屏幕刷新带来的图像模糊,曝光时间往往需要达到12至18秒之长。 在电影业中,像迪士尼的《创》(Tron)制片团队则使用更为先进的电子成像相机及精密图形记录设备,逐帧捕捉计算机生成的画面,真正实现了电影级别的CG画面录制,这成为当时动画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里程碑。
纵观Computer-Mate Inc.这家公司,其业务范围并不只限于视频打印机。他们还生产了一系列电脑保护罩和便携式机箱产品,试图在个人计算机配件领域拓展市场。不过,这家公司成立于1983年,短短两年后就倒闭,令人扼腕叹息。公司高管随后转投其他行业,从制药到汽车修理,显现出当时技术创业环境的激烈竞争与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视频打印机作为早期计算机数据显示固化技术的代表,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们反映了技术从物理图像捕捉逐渐向数字成像演进的关键阶段,并为后续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截屏技术奠定了基础。
在当今数字截图随手可得的时代,回顾那段被黑暗、胶片和长时间曝光掌控的年代,依然让人感受到科技发展的坚韧与创新的力量。视频打印机的存在不仅是技术史上的一个趣味节点,也提醒我们珍惜现代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