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英国希思罗机场附近的北海德变电站突然发生严重火灾,引发大范围停电,不仅导致超过1350个航班受到影响,近30万名旅客滞留,而且附近有67000户家庭也遭受断电之苦。此次突发事件经过国家能源系统运营商(Neso)的深度调查后揭示出令人震惊的事实:引发这场大火的技术故障早在七年前即被发现,却未获得有效治理,导致严重后果。变电站是电力输送的关键节点,其稳定运行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国家重要设施的正常运作。北海德变电站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而起火的主因被确认是高压套管绝缘层因湿气侵入而失效。该套管是确保高压电流安全传输的关键部件,采用瓷质、树脂或浸油纸等材料制作,出现绝缘故障后极易引起火花和短路。Neso的官方报告指出,2018年7月国家电网在石油样本检测中曾发现油中湿度异常升高,属于技术隐患的早期警示。
然而,国家电网未针对这一严重信号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管理上的疏忽和维护推迟成为火灾发生的根源。报告全文长达77页,详尽列举了变电站安全隐患的多次识别机会以及相关管理决策,但令人遗憾的是多次基础性维护工作被推迟或忽视。2022年国家电网内部一份电力输送安全评估显示,火灾抑制系统无法正常运作,火灾风险评估甚至明确定义该设施的灭火能力不足。尽管2024年7月给予了火灾防控维护“高优先级”指令,要求立即维修维护消防系统,但该项整改工作在火灾发生时仍未完成。国家电网回应该事件时称,其拥有一套全面的设备检查及维护机制,事故发生后已启动油样检测流程的全面复审,强化火灾风险评估并重新测试服役变电站性能,尤其是服务于关键基础设施的变电站。监管机构英国能源监管办公室(Ofgem)正式介入调查,审查国家电网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条款及电力系统建设维护的许可证条件。
Ofgem还委托独立审计对国家电网关键基础设施及整体状态实施评估,力求明确此次事故隐患是孤立事件还是普遍管理缺陷的代表。监管总监Akshay Kaul批评道,北海德变电站火灾不仅造成了全球范围的航班中断,也极大影响了本地数千用户,展现出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和维护不到位的严重问题。Kaul强调,电力企业必须确保设备和网络的良好维护,防止类似事件重演,若发现未尽职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追究责任。事故调查还显示,北海德变电站的电力网络在火灾后数小时才能恢复供电,且希思罗机场的私有电力网络经过漫长等待才重新投入运行。尽管附近其他两个变电站未受影响,机场仍因断电延迟重启,航班运营被迫中断近24小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机场方面预计此次关闭给航空公司带来损失介于8000万至1亿英镑之间,机场管理机构正考虑对国家电网采取法律行动追责。
Neso在审查900多份证据后还指出,现有能源网络运营商普遍缺乏针对关键国家基础设施(CNI)客户的识别与应急连续运营规划。缺失的跨行业协调使得类似断电事件下各关键设施应对不够完善,亟需相关法规补充和制度完善。希思罗机场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沃尔德贝表达了对此事极大遗憾,他坦言在停电时段竟错过多次紧急通知电话,暴露出机场高层沟通机制的不足。英国能源部长埃德·米利班德表示,报告内容极具警示意义,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将调查结果作为未来政策调整的参考,促进关键能源设施维护升级,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此次北海德变电站火灾不仅反映出英国电力基础设施老化和维护管理滞后的问题,也折射出国家能源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效、可靠和安全的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基础保障,特别对重要节点如国际机场尤为关键。
此次事故之后,国家电网需加快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设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油样检测等关键环节风险防控,弥补管理漏洞。监管机构亦需加强对电网企业的监察力度,明确责任机制,强化事故后续风险评估与整改执行,避免类似“七年前已知故障未修”现象再次出现。此外,跨部门合作以及关键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识别和优先保障机制亟待完善。旅行者、航空公司和各利益相关者普遍呼吁提升机场以及相关配套公共服务的韧性和适应性。科技创新则可为电网维护提供更多支持,包括传感器网络、人工智能预警模型与大数据分析,提升故障预判和维护效率。整体来看,希思罗机场变电站大火这一事故成为能源行业的警钟,促使相关企业和监管机构反思过去的管理不足。
未来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升级和多方协作,打造更为安全稳定的电力网络,保障公众利益和国家重要设施的平稳运行,是全球能源管理不可回避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