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加密貨幣行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美國作為全球金融監管的重要中心,正在加緊推動針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法案。最新發布的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加密貨幣立法討論草案意圖為這一迅速變化的領域提供法律框架,但知名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簡稱a16z)近日公開表達了對草案中某些規定的深刻擔憂,特別是所謂“輔助資產”(ancillary asset)概念可能導致監管漏洞。a16z的公開信不僅指出草案可能削弱投資者保護,還呼籲監管機構重新審視並修訂相關條文。這一動態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對整個加密貨幣監管趨勢及未來市場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首先,需要瞭解“輔助資產”概念的具體內涵。該術語指的是在投資合同中銷售的代幣,但這些代幣並不賦予持有者股權、分紅或治理權利。
這意味著某些代幣在產品設計上被定位成類似於附屬品,從而可能逃避證券法的嚴格監管。Andreessen Horowitz強調,如果監管草案以該概念為立法基礎,將為項目方留下一些潛在利用的監管空間,從而危及市場透明度和投資者利益。企業和監管機構若未正視此問題,將使得法律規範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Andreessen Horowitz對草案的批評核心在於,它未能有效解決實質性的市場挑戰與法律標準的銜接問題。他們特別提及美國證券法中具有代表性的“霍威測試”(Howey Test),這一法律標準用於判斷某項資產是否構成證券。a16z認為草案試圖改寫霍威測試中的適用範圍並出台部分修改措施,是不必要且危險的做法。
改動會脫離現有司法定義,可能導致對投資者保護機制的削弱,並且破壞美國證券法的整體結構。相反,他們建議應保持霍威測試的原有框架,並針對輔助資產制定一套現代化、符合加密市場特性的法律操作方式,以確保法律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替代方案方面,a16z支持採用“數字商品”(digital commodity)框架,認為這種方法在保持監管簡潔性的同時,更能提供清晰的市場指引。這一思路源自擬議中的21世紀金融創新與技術法案(CLARITY法案),該法案嘗試以較窄範圍定義可被視為商品的數字資產。a16z認為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市場的法律確定性,也能促使各類資產根據其本質特點接受適合的監管,而非一刀切地套用證券法律。 針對市場存在的內部交易和人為操控風險,Andreessen Horowitz特別提出了規範初級和次級市場操作的建議。
當前草案將證券法僅針對初級交易,而將商品監管放在次級市場,這種區分被視為帶來監管漏洞。項目方可能利用內部豁免規則向內部人士發售輔助資產,然後再在公開市場轉售,從而逃避證券法的約束。a16z強調,應推動加密項目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消除單一實體對區塊鏈系統運營、經濟或治理的絕對控制權,並通過限制轉讓的方式堵塞漏洞。隨著去中心化程度增高,這類限制应自動解除,使資產性質更接近於商品,從而保障公眾投資者免受內部人濫用控制權的損害。 對於如何判斷資產的風險和控制程度,a16z主張採用“基於控制的去中心化框架”,認為這是衡量輔助資產風險演變的合理方法。在這一框架下,是否存在運營、經濟或治理方面的單邊控制權將成為法律認定的關鍵指標。
這一思路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加密項目的現實運作狀況,並在法律應用時考慮實際控制權分布,而非僅憑資產外形做出簡單定性。 Andreessen Horowitz同時指出,過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霍威測試中重點關注“他人努力”標準的做法,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這種過度關注技術開發者和運營者的參與,反而引發透明度降低、投資者面臨未公開風險的問題,甚至阻礙了整個創新生態的發展。a16z進一步主張,基礎技術層面的職能,如共識算法運行、挖礦、質押和智能合約執行等,應當被明確排除在證券和商品法規的監管範疇之外,以避免過度監管抑制技術創新。 這些觀點反映了Andreessen Horowitz對加密行業長遠發展的深切關注。作為業界知名投資機構,a16z不僅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更在技術和政策層面持續參與對話。
它的建議希望通過法律的精細劃分和合理適用,避免以迂腐的監管模式遏制新興技術的活力,並保障投資者在不斷演變的市場中獲得足夠保護。 美國加密貨幣監管的前景目前仍充滿變數。透過對現有草案的批判和建議,a16z為立法者和監管機構提供了寶貴的視角和參考方案。無論最終法案如何定稿,市場參與者都須密切關注相關動態,以便做好應對策略和合規準備。未來監管與創新如何平衡,將成為決定美國在全球加密經濟中競爭地位的關鍵因素。 總結來看,Andreessen Horowitz的聲音提醒我們,在快速變化的加密貨幣環境下,立法工作必須兼顧法律的穩定性和技術的複雜性。
唯有如此,才能夠構建一個既促進創新又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健康市場環境。隨著更多業界與政策制定者展開深入交流,我們可以期待美國加密貨幣監管體系逐漸成熟並走向合理化,從而推動整個行業走向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