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尤其是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与虚拟现实(VR)主要注重完全沉浸式体验不同,AR通过将数字信息叠加于现实场景,促进了用户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中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阵地,正通过被称为“百镜大战”的市场竞争,深刻改变着AR眼镜产业格局。这场没有明显巨头垄断的激烈竞争,既推动了技术快速迭代,也培育了众多创业企业,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 “百镜大战”背后的行业特征是多元化与分散化。与美国市场因Meta(前Facebook)强势集中,使AR生态趋于单一不同,中国AR市场通过众多创新型中小型企业推动产业进步,避免了过早的市场整合。
据统计,截至2024年,中国AR/VR产业已完成近3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显示了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此消彼长的局面反映出中国企业在产品形态、技术方案及应用场景上的探索多样,同时也说明目前仍处于技术成熟度与用户接受度提升的关键节点。 中国著名的“增强现实五小龙”——XREAL、雷鸟创新(RayNeo)、灵伴科技(Rokid)、影目科技(INMO)以及魅族(Meizu)——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领军者。五家公司虽然各自产品定位和技术路径不同,但均展现出中国企业在芯片设计、光学元件制造、软件系统集成及AI结合等领域的竞争力。以XREAL为例,其自主研发的X1芯片在延迟控制、空间锚定等方面实现突破,力图在硬件独立性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相比之下,雷鸟创新则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注重平衡成本与体验,已成功进入欧洲和北美渠道。
灵伴科技则深耕工业级和文化旅游等垂直领域,推动B2B市场的应用落地。 AR眼镜的核心技术涉及显示系统和光学设计。以微型显示器为例,微型LED和微型OLED(或称OLED硅基)技术成为产业制造的主流发展方向,受益于苹果Vision Pro推动的供应链完善,相关产线成本快速下降。而用于投射画面的波导技术也是环节关键,上海地区涌现出多家优秀光学企业,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支撑。这些技术进步使得中国厂家的产品在显示效果、佩戴舒适度和续航能力等方面不断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虽然AR眼镜在娱乐领域如电影、游戏和拍摄方面有一定用户基础,但技术与内容瓶颈制约了其大众化普及。
2024年以来,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的“AI+AR”模式逐渐兴起。AI致力于提升自然语言交互、实时翻译及虚拟助手等功能,赋予AR眼镜更多的智能应用场景。然而,受限于当前处理器的能耗和尺寸,智能眼镜通常采用分布式计算方式,将繁重的AI任务交由智能手机等设备处理,通过无线连接实现效能和续航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厂家对手机生态的合作成为重要资源,手机厂商及网络运营商也积极布局以形成共生体系。 价格方面,得益于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产业链自主能力的提升,现有多数AR眼镜产品定价在2000至4000元人民币(约275至550美元)区间,这一价位远低于Meta等国际品牌的高端产品,极大降低了用户入门门槛。此类产品虽然在功能和体验上仍有差距,但通过持续优化,愈发贴合消费者需求。
更重要的是,市场多样性的格局鼓励了产品差异化发展,从轻量佩戴的户外娱乐到具备工业和教育用途的专业设备,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五小龙企业各具特色。XREAL专注于高性能芯片与硬件自主化,其产品虽暂未大规模搭载AI功能,但强调以用户体验驱动创新。雷鸟创新通过与阿里云合作开发多模态AI模型,实现了快速、智能的用户响应;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销售模式多元。灵伴科技以政府及企业合作为切入点,聚焦专业行业定制产品,并率先参与空间站AR应用。影目科技则凸显AI深度融合,搭建独立操作系统(IMOS 3.0)支持多种Android应用,增添智能交互体验;同时积极与中国移动合作,深化通信网络和内容协同。
魅族则凭借汽车行业背景,细分智能汽车生态,推出与车辆系统紧密联动的智能眼镜,并寻求海外市场扩张。 面对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市场及行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百镜大战”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的实验,也是产业政策与资本活力的共同作用。消费者虽然对AR产品的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教育、医疗、建筑、文化旅游及物流等多个应用场景中,AR眼镜具备极大潜力。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对新兴技术持支持态度,相关标准和产业联盟也正逐步建立,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未来,AR眼镜是否能够像智能手机一样实现大众普及,尚需克服显示技术进步、续航性能提升、内容生态丰富和价格适宜等多重挑战。此外,人工智能能力的进一步嵌入,将为智能交互与自动化服务的应用提供动力。
边缘计算和5G/6G网络的普及也将为AR眼镜的实时数据处理提供有力保障。中国企业的灵活创新机制及产业链自主可控优势,使得中国有望在国际AR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 总体来看,中国“百镜大战”呈现出产业生态丰富、竞争活跃的独特图景。各种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的并存,促进了整体技术的积累与升级。随着用户体验的提升和内容应用的拓展,AR眼镜有望打破目前面临的用户接受壁垒,迎来爆发式增长。若这一趋势持续推进,中国AR市场或将孕育出引领全球的重要创新力量。
可以预见,未来上海、杭州等城市,将成为增现实产业的技术高地与创新策源地,而中国的智能穿戴设备产业版图也将日益壮大,成为全球科技竞赛的新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