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正推动监管机构放松有关银行持有美国国债的关键监管规定,旨在增强国债市场流动性、降低长期借贷成本并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全球最大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债市场的健康运作对全球金融稳定至关重要。贝森特当前的政策调整意在纠正2008年金融危机后设立的一项关键资本规则—补充杠杆率(SLR)—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补充杠杆率要求大型银行针对其全部贷款和债务组合,包括美国国债,保留一定的资本缓冲。虽然该规则初衷是保护金融体系免受潜在风险的影响,但近年来银行业人士和市场观察者普遍认为,这一资本要求正在抑制银行作为市场中介的能力,特别是在美国国债市场中的角色。银行作为国债的主要买家和经纪商,承担着确保市场流动性和价格稳定的重要职责。
然而,当他们被监管资本要求限制其持债规模时,这种功能受到削弱,导致市场在面对波动时更易受到冲击。贝森特指出,当前的补充杠杆率已从作为“后备安全线”的角色,转变为市场的“约束性瓶颈”,使得这种被公认为“最安全的资产”在资本监管下未获得应有的特殊待遇。其结果是,银行减少了对美国国债的持有规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流动性的紧张。最近几年,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已屡屡暴露,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动荡期间,当市场参与者急于抛售资产以应对资金需求时,国债价格动荡明显,交易成本上升。与此同时,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上涨,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财政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债务负担增长的担忧。贝森特和其他监管者认为,调整相关资本规定能够释放部分银行资产负债表空间,使其更积极地买入国债,缓解供需错配,降低市场波动性,并通过抑制过快上涨的长期收益率,支持更健康的经济融资环境。
华尔街巨头如摩根大通也表达出类似担忧,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公开警告称,美国债券市场存在潜在裂痕,可能在未来数年内演变成更为严重的危机。戴蒙强调,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改变债务轨迹以及增强市场做市商能力,才有可能避免系统性风险爆发。贝森特的调整计划将使银行资本规则更加灵活地反映国债的风险特征,允许银行在保持安全边际的同时,增加国债持有规模。这样不仅有助于分散市场压力,也有利于提升国债市场作为全球风险基准的稳定性。此外,政策调整还可能激发银行提高对其他长期融资和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带动实体经济的资本流入。长期利率的降低将减轻企业和政府的融资负担,助力经济复苏,尤其是在面对通胀压力和财政赤字双重挑战的背景下更显重要。
然而,调整资本要求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的整体框架,贝森特和监管机构强调,相关变化将科学评估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稳健且不受系统性风险影响。市场分析人士也指出,适度放宽对国债持有的资本要求,有助于恢复银行作为市场稳定器的传统角色,同时避免过度去杠杆化对流动性和信用供应的负面冲击。尽管部分债务市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支持这一思路,但也存在不同声音提醒需谨防政策调整导致的潜在风险,例如过度依赖银行体系支持国债需求可能带来新的金融脆弱性。此外,全球投资者普遍关注美国财政健康,财政可持续性仍是影响投资信用的关键因素。贝森特的改革措施与新一届政府整体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以形成有效应对经济高负债和市场紧张状态的综合方案。总的来说,斯科特·贝森特推动简化银行持有美国国债的规定,是针对当下复杂金融环境的务实应对。
通过减轻银行资本约束,释放其作为市场流动性提供者的潜力,有助于稳定动荡的国债市场,降低长期利率,从而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和经济健康发展。今后的政策落地和市场反应值得持续关注,这场关于适度调整金融监管边界的讨论,凸显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微妙平衡,也为全球金融市场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