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代币化现实资产(Real-World Assets,简称RWA)市场迅速成为区块链领域的热门话题。它通过链上发行数字化资产,旨在将传统金融市场的债券、商品、房地产等实体资产以代币形式在区块链上交易,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性提升和交易效率的改进。然而,Plume联合创始人兼CEO Chris Yin近日在Token2049大会上对21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提出质疑,认为真实数据远低于这个数字,且机构资本尚未真正介入该市场。该观点为代币化RWA市场的实际发展现状提供了宝贵的观察视角。 Chris Yin指出,代币化RWA市场的现有估值常常被高估,他认为真实规模更接近1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由国债和黄金等传统安全资产构成,私人信贷只占少部分。
相比于公开市场及大型基础设施的透明数据,私人市场的数据极为分散且难以获得,因此市场规模估算存在较大偏差。此外,目前私企代币化的进展非常有限,尚未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力。 Yin重点强调,机构资本对代币化RWA的兴趣并不浓厚,他们的进入往往需要市场规模达到一定高度,以便获取切实的盈利机会。机构投资的本质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而非纯粹追求效率提升或降低成本。因此,仅仅是提升透明度或操作效率,并不能成为机构纷纷入场的充足理由。Yin举例说明,黑石集团旗下价值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中,相关代币化资产规模仅为几十亿美元,体现了机构投资者的谨慎态度。
另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许多初创企业和Web3协议已经开始探索代币化RWA的创新应用,但真正实现大规模交易和资金规模增长仍仰赖机构、基金经理、承销商等传统金融市场关键参与者的加入。没有合规的监管机制、托管服务和结算层,仅靠去中心化协议难以形成有序且高效的交易市场。代币化市场的成熟离不开监管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深度整合。 当前,私人信贷虽然在代币化RWA总量中占比不小,但其成为主导市场推动力的观点遭到质疑。根据RWA.xyz截至2025年4月底的数据,私人信贷占代币化RWA市场近60%,而国债和商品分别占27%和8%。不过,Stobox联合创始人Ross Shemeliak认为,国债和债券类资产仍占市场主导,例如代币化的国债和债券占比可达60%至65%。
他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代币化资产结构认识的分歧和复杂性。 此外,大部分私营公司尚未进入代币化阶段,而这些公司数量占全球企业达99.9%。代币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和资本管理工具,提升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与透明度。这意味着代币化RWA具备长远发展潜力,但短期内仍需克服技术、合规、市场教育等多重挑战。 市场成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机构资产管理的保守策略。机构追求低风险且已被充分验证的投资路径,面对代币化RWA市场的技术不确定性和流动性风险,更加谨慎。
市场成熟前,更多的资金仍停留在传统金融体系内。同时,很多机构目前更倾向于向加密领域销售新产品而非直接投资链上资产,表现出一定的“吸血”特征,即从生态系统吸取资金。Plume CEO强调,没有机构资金入场,代币化RWA未来很难实现实质性跃升。 与比特币和稳定币市场早期阶段相似,Yin认为代币化RWA市场仍处于萌芽期,大批机构投资者尚未建立使用或投资代币化资产的习惯。稳定币经过十年发展,才开始被主要金融机构广泛接受。同样,代币化资产行业必须先展示实际价值和广泛采用,才能吸引机构长期关注和资本涌入。
总结来看,尽管代币化现实资产市场潜力巨大,将实体资产数字化交易无疑能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但目前存在的市场规模估计偏高、机构参与度不足以及监管与托管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仍需关注。未来代币化RWA市场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结合传统金融的合规和基础设施,赢得机构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同时推动公有链生态建设和多元化资产引入。 展望未来,随着区块链整合和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代币化RWA将迎来稳健增长阶段。机构资本的逐步介入将助推市场规模扩张,实现从小众市场到主流资产类别的转变。创业者和投资者需认识到代币化RWA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耐心、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的持续驱动。Plume CEO Chris Yin的观点为业内提供了理性思考路径,认识到市场发展阶段性、挑战及未来布局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随着监管环境日趋完善和区块链技术本地应用探索加快,代币化现实资产同样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实践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