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植物基肉类和细胞培养肉逐渐成为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肉类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替代蛋白需求,不得不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抓住新兴市场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全球多家领先肉类公司在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领域的布局与策略,以期展现整个行业的创新变革和未来趋势。 巴西肉类巨头JBS作为全球最大的牛肉加工商,其在替代蛋白领域的动作备受关注。早在2019年春季,JBS便推出旗下巴西品牌Seara的植物基汉堡Incrível Burger,这款汉堡以大豆、甜菜、小麦、大蒜和洋葱等天然食材配制,体现企业初步涉足植物基产品的尝试。随后,JBS于2020年3月以旗下子公司Planterra Foods在美国推出植物蛋白品牌Ozo,该品牌面向美国市场布局,推出多款植物基汉堡等产品。
然而经过两年半的发展,该集团于2022年决定关闭Planterra美国业务,转而重点发展巴西和欧洲的植物蛋白业务,理由是这两个市场已显现较强的增长势头和客户基础。 在欧洲市场,JBS通过收购荷兰植物基肉类企业Vivera进一步扩大其版图,后者于2021年加入JBS旗下。同年11月,JBS还投资了西班牙细胞培养肉公司BioTech Foods,表明其在细胞肉领域的战略意图。2023年9月,JBS开启了细胞培养蛋白研发基地的建设,彰显出深耕细胞肉技术的决心。进入2025年3月,JBS收购了曾为联合利华旗下品牌的The Vegetarian Butcher,又增加了植物基品牌阵营的实力。 相比之下,荷兰的Plukon Food Group则是欧洲重要的传统肉类供应商,经营网络覆盖七个国家,2024年营业额达到34亿欧元,员工人数超过11000人。
2025年6月,Plukon宣布收购当地植物基和素食品牌Vega Insiders。该品牌专注于新鲜及冷冻的纯素肉馅、素培根和素食奶酪产品,销售对象涵盖零售和餐饮服务。Plukon CEO Kees Kraijenoord表示,此举正符合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替代蛋白概念的长远战略布局。 德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之一托恩尼斯集团,作为家族企业,主营猪肉和牛肉的屠宰、加工及深加工业务,2022年营业额近68亿欧元,员工超过1.5万人。尽管该集团“核心业务”依然是传统肉类生产,但如同行业趋势,托恩尼斯也在积极关注替代蛋白领域的潜在机遇和风险,不断探索业务多元化路径。 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对植物基肉类的接受度不断提升,推动了全球植物基产品市场的迅速增长。
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植物基肉市场规模超过百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细胞培养肉作为一种高科技食品解决方案,凭借对环境影响低、生产效率高等优势,越来越被资本和企业看好。全球多家初创企业和传统肉企纷纷加码技术研发,争夺这一高潜力赛道。 传统肉类公司的战略转型不仅受市场驱动,也与政策环境息息相关。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纷纷出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措施,推动食品链绿色转型。植物基和细胞培养肉被视为减少畜牧业碳足迹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融资、税收和宣传方面获得支持。
以欧盟和北美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在产业标准、监管框架和消费者教育方面步伐不断加快,为行业发展铺平道路。 从行业内部看,传统肉类企业缘何加大对植物基及细胞培养肉的投入?首先,消费者饮食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对肉类消费结构产生根本影响。节能环保、健康安全及动物保护成为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其次,技术进步大幅降低了植物基肉类的口感差距,使其愈发接近传统肉品,提升了市场渗透率。细胞培养肉作为更具革命性的产品路线,虽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其真实性和可持续性优势使其在未来具有广阔空间。最后,传统肉类公司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这些资源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产品多样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肉类企业采取了多样且灵活的战略组合。有些企业通过收购创新型植物基或细胞培养肉企业,获得技术和产品知识;有些则自主研发新品,打造差异化品牌体验;还有部分公司深耕既有市场,稳步扩大植物基产品的比例。总的来说,行业正经历由传统畜牧转向新型蛋白的深刻变革。采取何种路径,取决于企业自身定位、资源禀赋及市场趋势的把握。 展望未来,肉类行业将呈现多元共生的格局。传统肉类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植物基和细胞培养肉的份额稳步提升。
消费者将能享受到更加丰富和健康的蛋白选择,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将显著提升。企业间的创新合作、跨界融合将成为推动行业前沿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植物肉及细胞培养肉已不仅是替代品,更是肉类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以JBS、Plukon、托恩尼斯等为代表的全球肉类巨擘,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拥抱食品科技与绿色转型,持续开拓新业务领域。正是在这种趋势推动下,肉类行业正步入一个多元、创新且可持续的新时代,为满足人类多样化营养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