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Zeekr作为中国吉利旗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表现赢得了广泛关注。然而,近期吉利集团提出的22亿美元私有化收购报价却遭到了Zeekr早期投资者的强烈质疑,认为该报价严重低估了Zeekr的价值,并不符合其实际成长潜力。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业界对Zeekr未来发展的讨论,更暴露出传统汽车制造巨头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战略调整挑战。消息人士透露,包括宁德时代、Intel Capital和弘毅投资在内的五家Zeekr早期投资者向公司董事会递交了联名信函,明确表达对吉利私有化报价的不满,指出报价报价未能体现出Zeekr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未来成长前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Zeekr的最大股东,吉利汽车已经拥有其约三分之二的股份,此次收购意图将Zeekr完全纳入吉利集团,进一步整合资源。只是,私有化行动仅在Zeekr刚刚于一年前在美国成功上市后发动,对于市场和投资者来说出乎意料。
吉利方面回应称,当前相关谈判仍在进行中,私有化报价处于非绑定阶段,正式协议需在未来签署,且要符合相关条款和条件。吉利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近年来推动集团聚焦核心业务,力求通过整合旗下品牌和技术提升整体效率,削减内部竞争。此次集中资源优化,立志让Zeekr成为吉利集团在新能源高端市场的标杆品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Zeekr旗下六款车型累计销售超过四万一千辆,同比增长约25%,在同级别市场中表现优异,超过了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腾势。尽管如此,部分投资者认为Zeekr的市场潜力被低估,其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需求层面都具备更高价值,尤其是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此次私有化报价一出,即刻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于吉利集团的整体战略布局。
除了Zeekr外,吉利旗下准备在香港上市的出行服务企业曹操出行也因此受到影响,市场对吉利可能撤销其他美国上市单位如极星的猜测不断升温。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吉利此次收购提案的背后反映了中国汽车行业当前的复杂变化。伴随着价格战和行业洗牌,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在保持创新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吉利通过整合旗下电动汽车板块,旨在增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早期投资者的反对表明资本市场对估值和投资回报的诉求依然强烈。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吉利在品牌管理和国际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通过收购沃尔沃和拥有宝腾品牌,构建了多元化的全球业务布局。
Zeekr的崛起正是其转型电动化战略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如何平衡股东利益、市场价值和集团战略,是当前吉利必须面对的难题。尽管私有化收购可能带来管理上的集中和资源调度效率的提升,但也存在潜在的股东利益冲突和市场信心波动风险。行业观察者普遍认为,未来吉利和Zeekr的发展仍将受到全球电动车市场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深刻影响。随着电池技术、电控系统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不断突破,Zeekr具备成为行业领军品牌的潜质。投资者希望,公司能够合理评估品牌价值和市场前景,制定更具吸引力且符合多方利益的方案。
整体来看,吉利与Zeekr的这场交锋不仅是企业内部股权结构调整的典型案例,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的多重挑战。未来,随着私有化谈判的推进以及汽车市场格局的变迁,业界和投资者都将密切关注吉利如何平衡内部管理、市场竞争与创新发展,推动Zeekr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