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关注。欧盟和美国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旨在规范数字资产交易、保护投资者权益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然而,英国在这场全球监管竞赛中却显得步履蹒跚,专家普遍批评其政策拖延,导致其在数字资产监管领域远远落后于欧盟和美国。英国的政策不确定性不仅削弱了其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也对其区块链和数字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官方货币和金融机构论坛(OMFIF)旗下数字货币研究所董事长约翰·奥查德(John Orchard)以及编辑刘易斯·麦克雷兰(Lewis McLellan)发表博客指出,英国失去了早期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金融领域的先发优势。英国原本有望在脱欧后树立数字资产监管的黄金标准,但现实却是监管政策模糊不清,缺乏具体的实施时间表。
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提出的“加密路线图”至今仍未确定明确的“监管启动”日期,预计可能推迟至2026年之后,这种迟缓的政策规划严重制约了市场发展和技术创新。 欧盟已正式实施《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为数字资产交易和稳定币运行建立了详细而系统的监管框架。MiCA的生效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合规路径,也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推动欧盟数字金融市场的融合发展。同时,美国国会也积极推动立法,美国参议院最近通过的《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创新法案》(GENIUS Act)为稳定币的联邦监管奠定了基础。该法案将稳定币定义为独立的支付工具,建立联邦层面的监管护栏,既防范了潜在风险,又保证了创新活力。 相比之下,英国对稳定币的监管态度显得尤为模糊。
监管机构将稳定币归类为加密投资资产,这种处理方式使市场难以理解其监管地位和合规要求。此外,英格兰银行最初的草案要求系统重要性稳定币必须完全以央行货币作为支持,这一极端条件被业内人士认为在商业上难以实现。尽管英格兰银行已开始放宽部分规定,但尚未给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模式,这使得市场参与者对英国的数字资产监管前景保持观望态度。 与此同时,全球其他地区在数字资产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香港于五月通过了稳定币法案,通过“项目合奏”(Project Ensemble)积极建设代币化生态系统。阿联酋设立了专门的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负责统筹数字资产领域,避免了英国等地依靠传统金融监管机构调整带来的适应问题。
各地监管机构的积极进取凸显了英国监管政策的迟缓与不确定性。 专家警告指出,英国尽管曾在2010年代引领金融科技创新,享有得天独厚的时区优势、语言和法律体系等天然优势,但其在数字资产监管上的滞后可能严重威胁其金融中心地位。金融中心兴衰更替迅速,英国若不能迅速明确并实行务实的监管政策,极有可能错失数字金融新时代的机遇,金融行业的链上未来进程将把英国远远甩在后面。 政策拖延不仅减少了投资者和创新企业的信心,还可能导致人才和资本流失。面对数字金融的迅猛发展,监管框架的确定性和透明度对于维持市场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英国政府及监管机构亟需加快节奏,尽快推出具体的数字资产监管方案,并在稳定币监管政策上做出调整,以回应市场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
未来,英国能否重振数字资产监管领域的领导力,将取决于其能否打破现有的政策拖延,积极借鉴欧盟和美国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独特的金融生态系统优势,制定出贴合实际且具备前瞻性的监管框架。只有稳健而清晰的监管环境,才能吸引更多资本和创新项目落地英国,确保其在全球数字金融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总结来看,英国的数字资产监管政策正处于十字路口。持续的政策拖延不仅让其失去先发优势,更可能削弱国家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数字资产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演进,英国必须加快监管步伐,以制定明确、切实可行的数字资产和稳定币法规,从而帮助本土产业健康发展,恢复和巩固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全球数字金融的未来正在加速到来,那些拥有明确监管框架的国家将赢得最大的市场份额与发展机遇,英国不应成为落后的那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