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迎来其关键的“iPhone时刻”,这一比喻最早由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出,形象地表达了AI技术正像手机革命一样,对整个社会产生颠覆性影响。然而,实现亿级用户与智能代理的AI推理服务远非简单硬件升级或算法优化那么简单,它涉及规模、成本、时效、能耗等多个层面的挑战。谷歌云经过十年的积累与创新,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普惠、低延迟、高可靠的AI推理能力。谷歌云这座“计算大教堂”由众多技术模块协同组成,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解决了AI推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问题。基础构建块包括GKE推理网关、应用负载均衡的自定义指标、超大规模的Anycast网络与42个全球云区域、GKE定制计算类别、全方位自动观测体系、谷歌专用的云端TPU芯片、开源推理引擎vLLM和llm-d等。GKE推理网关作为生成式AI工作负载的入口,具备智能请求路由、安全策略执行与负载均衡能力,区别于传统负载均衡单一依赖CPU与内存的指标,它基于模型特定的实时性能指标进行流量分发,显著提升了处理吞吐量并降低了请求延迟。
基于请求体内容进行模型标识提取,结合针对模型安全的防护扩展以及动态监控关键指标如KV缓存使用率和队列长度,推理网关能精准匹配请求与最优计算资源,保证响应速度和系统稳定。核心的低秩适配技术(LoRA)和键值缓存(KV Cache)进一步提升了推理效率。LoRA允许多个细调模型通过小型适配器共享一个基础模型,从而利用单一加速器池支持数百种细分个性化需求,极大节省资源与成本。键值缓存技术能高效复用先前计算的注意力矩阵,减少重复计算负载,提升文本生成速度。谷歌云的Anycast全球网络则为用户提供了单一全局IP,保证用户的请求总是被路由至最近且最优的网络节点,配合分布于全球各地的GPU和TPU资源,构建了覆盖全球的低延迟分发系统。GKE定制计算类别帮助用户根据不同需求自动选择包括预留实例、动态工作负载调度(DWS)、按需以及抢占式实例的最佳组合,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最大限度控制成本。
谷歌云“免维护”式的观测系统几乎开箱即用,针对GPU和TPU硬件资源与推理引擎性能均提供详尽的实时仪表盘,运维与开发团队能快速发现并解决瓶颈,保障系统健康。TPU作为谷歌自研AI加速器,拥有独特的片间互联带宽和海量并行计算能力,适配了长达十多年的机器学习大规模需求演进,尤其适合支持大规模多用户、多模型同时推理工作负载。借助开源vLLM推理引擎,谷歌云实现了在GPU与TPU之间的无缝迁移与统一运行,为多样化硬件架构提供灵活支持。最新的llm-d框架则进一步将推理过程解耦,实现预填充(prefill)和解码(decode)的分布式执行,配备多层次的缓存机制,有效降低延迟与存储成本,未来有望成为规模超过亿级用户的标配方案。从架构角度看,谷歌云发布的GKE推理参考架构提供了标准化、可重复且高效能的工业级实施蓝图。它涵盖了从模型版本管理、CI/CD自动化、智能弹性扩展,到全面可观测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推理服务能够适应动态负载和业务变动,实现性能与成本的最优平衡。
面对教育、医疗、科研等关键场景的深入渗透,谷歌云的推理基础设施通过上述技术融合,保证了AI技术的普及不会因资源匮乏、成本高企或技术壁垒而受限。用户不再需要关注算力复杂配置,只需专注在创造价值。总结来看,谷歌云多年来对AI推理的布局并非单点突破,而是系统性工程。结合开源生态和云原生架构,它真正将AI推理视作基础产品,构建了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调度的全栈解决方案,有效应对新时代下亿级用户与AI智能体并发推理的挑战。随着vLLM和llm-d等开源项目的持续壮大,全球开发者与企业都能参与并共享这份成果,共同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未来,AI不再是一小撮先行者的专利,而是普惠每个人的生产力工具。
谷歌云的计算大教堂大门已经敞开,等待更多创新者迈入,用AI点亮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