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气候科技作为解决环境危机的重要创新力量,近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美国,拜登政府推出了《降低通胀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简称IRA),投入数百亿美元扶持清洁能源及气候科技企业。然而,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来临,针对绿色能源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迅速让气候科技领域风声鹤唳,数以百计的创业公司正感受到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战略调整的紧迫性。 特朗普2.0上台后,国会中共和党推动了削减清洁能源相关税收抵免的立法,直接影响了那些依赖政府补贴和激励的气候技术企业。许多初创公司因此资金链断裂,不得不缩减规模甚至选择关闭。正如清洁技术投资基金Azolla Ventures的普通合伙人Matthew Nordan所言,这场变革将制造一片“公司的墓地”,不少气候科技创业者开始谋划如何度过这场风暴。
资金压力促使气候科技公司不断调整战略。以钠离子电池创业公司Bedrock Materials为例,尽管公司账面现金充裕,但因宏观环境与政策支持的缺失,其创始人Spencer Gore被迫宣布退还近900万美元融资并终止运营。类似的困境在其他领域屡见不鲜。政策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融资热情急剧降温。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气候科技领域融资总额为100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了近50%。 与此同时,政策环境恶化促使气候科技创业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其地理位置选择。
随着美国绿色能源支持政策的削减,欧洲因政策持续支持及更完善的监管体系,成为新兴气候科技创业的热点。欧盟在碳中和目标推动下,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政府资金和补贴政策丰富,为企业创新提供了稳固支撑。欧洲投资基金等机构加码对可再生能源和减碳技术的投入,使得气候科技创业生态日益繁荣。 为应对美国市场的寒冬,浮动风力发电初创企业Aikido的CEO Sam Kanner正考虑将公司总部迁往欧洲。他指出,美国能源部的相关补助项目及项目开发资金几乎消失,极大限制了企业的成长空间。相较之下,英国、法国与挪威等国推行的支持政策既吸引了私人资本,也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激发了投资者对气候项目的兴趣。
与此同时,挪威等北欧国家因其低廉的能源价格和先进的风电产业基础,成为了气候科技创业的新兴聚集地。 除了欧洲,部分创业者也在寻求突破传统地理限制,将目光投向巴西、印度以及中东等地区。Carbon Capture利用技术的创业公司Again的联合创始人Max Kufner谈到,尽管美国产业政策出现波动,但中东地区的低碳发展潜力巨大,且在碳捕获技术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巴西和印度同样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逐渐成为气候科技创新的新兴堡垒。 面对政策环境的挑战,气候科技创业者们开始反思美国是否仍是最佳的创新土壤与人才聚集地。曾依赖政府补贴的项目面临特别窘境,企业纷纷寻找替代路径以获取资金支持。
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气候科技公司将不得不加大对核聚变、长时储能及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等细分领域的投入,这些领域相对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影响较小,且具备较强的市场潜力。 不可忽视的是,气候科技初创企业的调整不仅仅局限于地域迁移。部分公司选择转型,重新定义自身业务重心。例如,将绿色技术创业品牌转变为聚焦能源安全和韧性的投资基金,试图从更广泛的能源议题中发掘增长机会。这样的战略调整既是一种求生之道,也反映出气候科技领域的适应性和创新能量。 尽管政策环境严峻,市场环境复杂,但气候科技依然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政策相继布局,气候科技的国际合作与市场多元化正在加速。未来数年,全球气候科技生态系统或将经历一场深度洗牌,美国的传统优势将受到挑战,而兼具政策支持、资本活力和技术潜力的地区将崭露头角。 总结来看,特朗普2.0时代带来的政策调整对美国气候科技创业公司无疑是严峻的考验。资金支持的缩水、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投资者信心的波动,都在迫使企业重新思考自身的战略布局。面对困境,气候科技企业的应对之道体现为地理战略调整、业务重心转型以及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欧洲和其他支持绿色转型的地区正凭借优渥的政策红利和资本扶持,成为气候科技新生态的重要支点。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也更加多元化。只有不断创新、灵活应对政策变化的公司才能在这场全球能源革命中胜出,推动人类迈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