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企业软件的市场结构和商业策略。作为行业的领导者,Oracle、SAP、Salesforce等传统企业软件巨头,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强势推动其产品升级与商业模式革新,从而逐步终结长期以来的折扣惯例,同时通过深度整合和高边际AI产品加深客户的锁定效应。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企业客户的采购决策,更重新定义了整个软件产业的竞争格局和市场动态。 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传统的“实验时代”正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变现时代”。企业软件厂商正在利用其在客户中的既有地位,强化AI产品与服务的商业推销力度,结束大幅度的价格折扣,转而集中于销售毛利率更高的AI相关订阅服务和功能包。这种转变背后的核心逻辑是,随着AI技术嵌入用户日常业务流程,客户对供应商的依赖愈发加深,转而促使企业围绕AI展开长期投资。
然而,真正实现AI在企业工作流程中高效应用并非易事。Forrester指出,AI技术本身并非锁定的最大障碍,难度更在于围绕AI落地所需的业务流程重塑与员工再培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组织变革努力才是记忆堆叠与锁定的关键所在。企业需要大量投入资源去调整现有工作方式,培养员工适应AI辅助的全新操作习惯,而这正是软件厂商深化客户粘性的筹码所在。 企业软件厂商正试图通过“产品再捆绑”(rebundling)来构建“平台中的平台”生态,即将各类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以及运营支持整合为一个闭环体系。SAP的转型路径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自2020年以来,公司从传统的本地部署企业应用供应商,转变为以SaaS和云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商,加强客户生命周期收入的持续性和广度。这种订阅模式不仅涵盖软件许可,还包括IT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扩大了客户在SAP产品上的总体支出,从而实现“钱包份额”的不断增长。
然而,厂商主导的转型背后也伴随着风险。Forrester警告,企业若选择依赖单一平台进行大规模整合,将面临风险高度集中、谈判筹码削弱以及安全创新能力被供应商紧握的挑战。客户的未来技术规划、价格政策乃至安全保障,几乎将完全押注于一家供应商的生态体系,这对于采购决策的战略性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Oracle的新战略则强调了云基础设施与云应用的深度融合。通过强化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与Fusion应用的紧密衔接,Oracle为客户提供从底层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无缝运行环境,吸引寻求减少复杂度和提升性能的企业级客户。尽管此一“全生态闭环”对CIO具备较强吸引力,但从供应商锁定角度看,客户在入场前必须充分评估数据迁移能力及跨云兼容性,并在合同中争取防范未来价格上涨和商业条款调整的保护。
除了这些结构性变化,AI商业模式的革新亦带来了定价战略变化。以Salesforce为例,虽然AI的广泛采用可能降低客户的员工数,但公司高层通过推动按“AI智能代理对话次数”计费的新模式,力求捕获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蓝海。Forrester对此现象总结道,企业软件厂商正在利用自身的市场垄断地位减少传统折扣,积极推动高毛利率的AI产品销售,要求客户加强财务运营管理(FinOps)以提升透明度,基于数据消费和明确业务成果优化采购决策,避免被营销承诺误导。 此外,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不仅限于软件层面,硬件市场同样感受到涨价压力。微软带有Copilot+功能的AI增强PC售价较普通笔记本高出57%,价格溢价明显,然而市场需求热度依然不匹配售价提升,显示出消费者对AI整合硬件的接受度尚需磨合。 在此背景下,企业采购部门应当强化对AI产品价值的独立判断,着眼于实际效益和长期战略的匹配。
实施严谨的使用监控和成本管理体系,理清各AI服务或功能对业务效率的真实提升作用,识别潜在风险,确保技术投资得到可衡量的回报。与此同时,深入了解产品的开放性、数据易携带性及多云互操作性,成为避免未来供应商锁定陷阱的关键。 总结来看,企业软件巨头正利用人工智能引发的一波技术升级,摆脱过去以折扣争夺市场的策略,转而打造集成度更高、锁定效应更强的产品生态体系。此举强化了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形成新的市场结构性壁垒,加大了采购决策的复杂度和战略风险。面对这一趋势,企业亟需以全局视角审视AI技术落地带来的商业挑战,强化内部流程再造,同时通过精细化的成本预算与供应商谈判策略,保障技术投资的最大价值发挥。展望未来,随着AI驱动的企业软件创新不断深化,供应链的创新能力与灵活性将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如何在锁定与开放之间找到平衡,也将成为企业软件市场新的焦点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