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关注到一种新冠病毒感染后长期持续或反复出现的症状,这种状况被称为长时间新冠或长新冠。虽然最初被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成年患者身上,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儿童、学龄儿童以及青少年群体中也存在不少长时间新冠患者,且该群体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长时间新冠的表现和护理需求具有特殊性。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长时间新冠不仅对家庭健康管理至关重要,也对学校和社会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长时间新冠指的是在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儿最初感染时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但随后可能出现新的健康问题,部分症状可能呈现时断时续的特征。根据目前数据,儿童群体中长时间新冠的发病率约为感染者的10%至20%,意味着美国可能有接近600万的儿童受到影响,这一数字超过了哮喘这一最常见的儿童慢性疾病患者数量。
具体到各年龄段,长时间新冠的症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而言,家长较易观察到的表现通常包括食欲不振、嗜睡以及呼吸道症状如长期咳嗽。这些症状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到了学龄儿童阶段,神经系统症状更为突出。这些孩子可能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障碍、头晕等问题,也有报告显示他们会出现背部或颈部疼痛、头痛、胃部不适或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行为上的改变同样值得重视,因为这些症状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行为。
青少年群体则表现出更丰富的症状谱,包括嗅觉或味觉的改变与丧失、慢性疲劳、记忆力下降以及持续的头晕。不容忽视的是,许多患儿会经历一种被称为“运动后恶化症状”的体征,即在进行轻微的体力活动、脑力活动或感官刺激后,症状突然加重或新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常常在触发活动后的24小时内表现出来,此类现象明显区别于简单的疲劳或肌肉酸痛。由于长时间新冠的复杂表现,家长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症状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长与严重程度,同时辨别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出现,以及发现可能加重或改善症状的因素。规律的记录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也方便与儿科医生的沟通,共同制定后续的医疗和生活调整方案。目前诊断长时间新冠尚无特定的血液或影像学检测方法,医生主要依据患儿表现的持续或新发症状,以及相关的临床排查而判断。感染史虽有参考价值,但并非所有患者需要有确诊的新冠阳性检测才能诊断长时间新冠。
因而对家长而言,细致的观察和描述症状至关重要。治疗方面,目前尚无根治长时间新冠的特效疗法。医疗人员主要采取对症处理办法,帮助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或缓解其他具体症状,同时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合理控制活动强度,避免因过度劳累导致症状恶化,是护理中的关键。许多医疗团队也积极与学校合作,帮助患儿调整学习计划,结合医疗评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保障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面对长时间新冠所带来的挑战,家长和医生应保持紧密交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和情绪变化。
同时,公共卫生机构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试图揭示疾病机制,推出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治疗手段。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家长可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最新信息,例如长期关注RECOVER儿童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权威组织发布的指南和视频,帮助提升对长时间新冠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总之,长时间新冠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新问题,对其综合诊疗工作的加强极为重要。通过科学观察、及时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其健康成长。社会各界也需共同努力,增进对这一疾病群体的理解和支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