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初创企业面临的安全压力前所未有。随着攻击手法不断进化、法规合规要求愈发严苛,如何有效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成为每一家成长型科技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2025年,82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分享了他们对于安全优先级的见解,为初创企业勾勒出一幅真实且实用的安全蓝图。了解这些行业领导者的观点和经验,对于初创企业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体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首先,检测与响应占据了受访CISO们的最高关注点。这不仅体现了安全运营中心(SOC)技术的核心作用,比如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SIEM)、安全编排自动化响应(SOAR)及终端检测与响应(EDR)的广泛应用,更表明企业开始注重实时威胁识别与快速处置,减少潜在损失。
很多初创企业过去过于聚焦于完善合规性,忽视了对于安全事件的主动检测,结果导致发现安全事件时已为时过晚。检测响应的提升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依赖于具备专业能力且响应敏捷的安全团队配合。其次,合规与认证依然是安全规划中的重要考量。大约三分之一的CISO认为SOC 2、ISO 27001等合规认证是业务推进和客户信任的关键。然而,有趣的是,过度“为了合规而合规”的做法却被警告为资源浪费。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若企业只是为了展示认证证书而忽略了基础安全控制的建立,反而会导致安全风险加剧。
熟练掌握并落地身份访问管理(IAM)、多因素认证(MFA)以及有效的访问审查措施,才是提升安全防护的根基。应用安全及基础设施安全(AppSec和InfraSec)同样被高度重视。通过静态应用安全测试(SAST)、动态应用安全测试(DAST)、云原生应用保护平台(CNAPP)以及密钥管理,企业能显著减少应用层面和基础设施层面的脆弱点。尽管如此,事实上约有一半的初创企业并未对每次代码提交进行动态安全检测,这暴露了不少潜在风险。创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务实、持续地融入开发流程,否则安全保障只能停留在口头承诺。关于身份访问与认证,尽管只有约27%的CISO将其列为首要任务,但这部分控制在抵御身份盗用与权限滥用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实现单点登录(SSO)、细粒度权限分配、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能够显著降低潜在攻击面。风险治理和培训意识虽然受关注比例不算高,但却是不可忽视的安全基石。许多CISO指出,开发者的安全意识和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开发质量与系统安全状态。现实中,培训模块往往因为内容沉重、效果难评估而难以有效实施。但未受到培训的团队成员,往往意味着更多低级漏洞和后续维护成本的增加。令人惊讶的是,约有10%的CISO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作为未来重点方向,尤其是在欺诈检测和策略自动化方面表现出强烈兴趣。
随着AI技术的成熟,自动化工具能够在提升安全运维效率,减少人为失误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尤其在资源有限的初创企业中更显价值。尽管如此,专家们提醒初创企业,应先构建精简、高效的安全监控体系,避免陷入“工具堆叠综合症”,即盲目引入大量安全工具却缺乏有效运营能力的困局。使用基础的日志分析工具、保持简洁明了的告警系统以及组织明确的响应机制,往往比复杂且昂贵的整合平台更能实实在在提升安全态势。除此之外,持续落实身份管理、分级访问控制和秘密管理,以及确保关键资产的可见性,才是防止“生产事故”的有效手段。某些CISO强调“最小可行安全”理念,即应聚焦企业最紧迫的安全风险,精准施策,避免资源分散和过度复杂化。安全策略实施应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和业务模式,灵活调整。
最后,CISO们呼吁初创企业不要将合规当成安全的唯一目标,而应将安全视为支持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能够推动安全文化的员工、建立易于操作和调优的工具体系、强化开发者的安全能力,是实现良性安全生态的关键要素。归根结底,透明度、持续改进和适度的技术投入,远胜于盲目追求最新安全认证或昂贵工具。2025年初创企业在安全领域的挑战依旧严峻,但同样蕴含着转型的机遇。有效识别真正的风险、避免陷入沉重的合规负担、合理引入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助力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路径。82位CISO的洞察告诉我们,构建安全体系的起点是落实基础而关键的控制措施,结合业务战略,实现安全与业务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