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持续升温,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一直是该地区冲突的重要根源。2024年7月末,伊朗新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正式就任,他不仅是伊朗体制内的改革派人物,同时也肩负着引领伊朗重新调整对外政策的重要使命。作为访问联合国的一部分,佩泽什基安在2024年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指责以色列为“地区战争的推动者”,并呼吁西方国家通过对话解决中东的安全难题。此举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全球对伊朗未来外交走向充满期待。佩泽什基安的就任标志着伊朗政坛微妙的转折。一方面,他继承了前任的强硬路线,但另一方面,他也表现出通过对话改善与西方关系的意愿。
在联合国记者圆桌会上,他强调,如果中东地区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将对全球毫无益处。他特别指出,是以色列在试图制造这一地区冲突,引发广泛关注。佩泽什基安呼应了伊朗对哈马斯的支持立场。哈马斯作为伊朗支持的重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于2023年10月7日发动针对以色列的大规模袭击,导致双方的冲突更为激烈。佩泽什基安在发言中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提出严厉批评,指责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包括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医疗设施。他反复强调,西方国家对不同一方使用暴力的态度存在双重标准,伊朗和支持方的行动被污蔑为恐怖主义,而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却被视为正当防卫。
针对西方呼吁伊朗避免报复以免破坏加沙战争中的停火努力,佩泽什基安表示,伊朗曾尝试克制,没有采取报复行动,期待通过停火实现和平,但遗憾的是,理想中和平始终未能实现。佩泽什基安在回答是否会更直接反击以色列时隐晦其辞,只是指出,黎巴嫩真主党作为伊朗支持的地区盟友,其火箭攻击行动是其自卫行为,但他们往往被当作不安全因素的制造者,实际情况却截然不同。伊朗的新政府面临着严峻的外交挑战。尽管佩泽什基安表态愿意与欧洲和美国展开对话与谈判,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但以色列与美国方面对伊朗体制内改革派的影响力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霍梅尼才拥有最终决策权。另一方面,伊朗被指控向俄罗斯提供弹道导弹,以支援其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伊朗总统在联合国发言中坚决否认了这一指控,强调伊朗不支持针对乌克兰领土的任何侵略行为,并多次呼吁西方通过对话化解冲突。
然而,西方国家随即对伊朗实施了新一轮制裁,针对包括航空协议在内的多个领域,以回应所谓的武器支援行为。伊朗对这一制裁的反应是继续主张谈判与和平解决争端,试图重新启动2015年伊朗核协议的谈判。尽管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单方面退出了该协议,但拜登政府上任后曾力图恢复协议。然而,双方在制裁解除程度上存在严重分歧,谈判陷入僵局。此外,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临近,使得双方高层外交交流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伊朗则明确表示,在不了解新一届美国政府政策之前,不会做出重大外交让步。
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并非单一国家的行为导致。伊朗努力塑造自己为地区和平的稳定力量,而以色列则坚决反对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攻击,并视伊朗为主要威胁。此次佩泽什基安的公开发言,意图打破固有的国际认知壁垒,展现出伊朗改革派在外交上的新策略,即在强硬立场中夹带和平诉求。对此,国际社会的态度复杂而敏感。许多国家密切关注伊朗未来是否能通过与西方达成某种妥协,缓解地区紧张态势,同时也担忧伊朗是否会加大对支持组织的军事支持,引发更大范围的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国内对战争的态度亦不一致。
部分民众同情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扩张行为,而对加沙局势和巴勒斯坦问题则持强烈支持态度。伊朗新总统的政策平衡难度极大,既要维护伊朗的区域利益和意识形态立场,又要尽力减少与西方的全面对抗,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伊朗与以色列的敌对关系深刻影响了整个中东安全格局。双方在叙利亚、黎巴嫩、加沙地带等热点区域的代理冲突日益频繁,加大了地区不稳定性。此外,大国博弈也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俄罗斯、美国、欧盟在该地区利益交织,伊朗则试图在东西方之间取得战略平衡。佩泽什基安提出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重启核协议谈判,积极展开与西方的外交沟通,无疑是伊朗希望实现战略主动权转变的信号。
如果谈判能够取得实质进展,将有助于缓解国际制裁压力,促进伊朗经济复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东地区的冲突风险。总体来看,伊朗新总统的言论是其在国内外压力下,寻求政治突破的体现。他试图摆脱过去强硬路线的桎梏,通过更加灵活的外交策略,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然而,现实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多重利益博弈,意味着伊朗与西方的关系改善之路并非平坦。相关各方必须谨慎权衡行动,以避免陷入新一轮的对抗与冲突。未来数月是观察伊朗外交新动向的关键阶段,值得全球关注和深入分析。
通过积极的外交接触和实质性的对话,有望为中东地区带来更多的和平与稳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