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朗新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在联合国发表公开演讲,直指以色列为区域战争的主要煽动者,称其不断升级的军事行动不利于中东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这一言论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得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再度成为全球焦点。佩泽什基安作为伊朗内部改革派的代表,其言论和政策走向不仅影响着伊朗自身的外交战略,也对中东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佩泽什基安于今年七月底宣誓就职,作为一名改革主义者,他在伊朗多年来以宗教统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中寻求某种程度的转变。然而,围绕伊朗与以色列以及西方关系的紧张态势却并未因其上任而显著缓解。以色列近期针对黎巴嫩境内亲伊朗的真主党组织进行了多次军事打击,这些行动伴随着一系列针对地区内貌似通信设备的袭击,令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在接受纽约记者团的圆桌访谈中,佩泽什基安明确表示,伊朗深知中东地区若爆发大规模战争会带来何等灾难,而他强调,是以色列在推动这一更加广泛的冲突。他指出,以色列的军事行为持续造成包括老人、儿童在内的众多无辜平民伤亡,并造成医院以及其他关键设施的破坏。同时,佩泽什基安亦表达了希望通过对话缓和西方与伊朗关系的意愿。尽管如此,围绕加萨地带的冲突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对伊朗是否会以暴力形式响应以色列日益紧张的打击保持高度警惕。佩泽什基安提及受西方多番劝导伊朗不要进行报复,希望为区域和平争取时间,但他也坦言“我们从未真正迎来那个飘渺的和平”。据悉,今年十月初,伊朗首都德黑兰发生了一起针对哈马斯政治负责人暗杀事件,虽然伊朗官方未作公开表态,但此事普遍被认为与以色列有关。
这一事件大大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也为佩泽什基安政府的内外政策带来巨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公开支持哈马斯组织,后者去年十月发动的突袭导致大量以色列平民死伤,随之而来的以色列军事反击也在加萨地带造成了惨重的平民伤亡。佩泽什基安指责西方国家在处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时存在双重标准,称“某一方的暴力被视为合法自卫,而另一方则被标签为恐怖主义和谋杀。”他强调伊朗只是捍卫自己在地区的利益,而被指责为动乱制造者的论调“不符合事实”。目前,尽管佩泽什基安呼吁与西方展开对话以寻求和解,但美国及以色列方面对其影响力持怀疑态度,指出最终的决策权仍操控在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手中。此外,佩泽什基安提议围绕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问题开展多边谈判,坚决否认有关伊朗向俄罗斯提供弹道导弹的指控。
他表示,伊朗从未支持针对乌克兰领土的侵略行为,并愿意与欧洲及美国展开对话解决相关分歧。尽管伊朗本国公众对乌克兰局势表达同情,但伊朗与乌克兰的外交关系因导弹出口争议而濒临破裂。西方国家为此出台新一轮制裁,限制伊朗航空协议,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批评伊朗的底线政策与佩泽什基安希望改善关系的呼声背道而驰。佩泽什基安同时呼吁重新恢复2015年伊朗核协议,该协议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被废弃。尽管拜登政府曾承诺重启协议谈判,但双方在制裁解除程度上的分歧仍旧难以调和。伊朗态度表明,在美国即将举行总统选举之际,任何高层直接会谈的可能性都极低,特别是伊朗在美政治中的敏感地位及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谈判道路充满挑战。
伊朗新政府的立场体现了在承受国内改革压力与地区安全风险之间的艰难平衡。佩泽什基安试图展现温和面貌,谋求通过外交途径缓解敌对关系,然而现实中,根深蒂固的政治敌对及不断冲突,令其改革愿景难以快速实现。中东局势的未来仍充满变数,伊朗与以色列的紧张关系与持续对抗,势必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区域安全的维护,还是国际社会推动和平的努力,都必须认真考虑伊朗内部政治动力与外部压力之间的复杂互动。随着国际社会关注度持续升温,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减少冲突风险,将成为塑造未来中东乃至全球稳定的关键因素。未来数月内,伊朗对话西方的姿态是否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伊朗核协议是否能够重启,以及中东地区和平进程能否取得突破,均将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观察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