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细胞的起源一直是生物学中最重要且最为复杂的谜题之一。相比于更简单的原核生物,真核细胞拥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核、内膜系统及复杂的胞内运输机制。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进化等多个领域来理解细胞复杂性的演化路径。2017年发表在权威杂志《Nature》上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阿斯加德古菌阐明真核细胞复杂性的起源”则为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令人振奋的答案。 研究团队首次系统地定义了被称为“阿斯加德”(Asgard)超门的一类古菌,这一超门囊括了多个分支:洛基尔古菌(Lokiarchaeota)、托尔古菌(Thorarchaeota)、奥丁古菌(Odinarchaeota)和海姆达尔古菌(Heimdallarchaeota)。通过对来自全球不同生态环境的环境DNA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这些未被培养的古菌被重新分类,同时揭示出其基因组中富含以往仅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的生命树分类,逐步推翻了过去真核生物与古菌被严格隔离的观点。阿斯加德古菌的基因组显示出许多真核细胞特有的分子机制构件,例如小GTP酶家族成员、膜泡运输相关蛋白质等。这表明,真核细胞复杂结构的祖先实际上是在古菌族群内具备多种相似的基因基础。此外,托尔古菌的基因组中编码了诸多与膜泡形成和转运相关的同源蛋白,包括Sec23/24复合体和TRAPP复合体的组成部分,这些是调控真核细胞囊泡搭配和运输的关键机理。 研究中的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先进的拼接蛋白标记基因集和贝叶斯推断方法,建立起了一个包括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精细进化树,明确阿斯加德古菌分支与真核生物的近缘关系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这种密切的亲缘关系不仅在基因层面上得到证实,也反映在蛋白质功能及结构的高度相似性上。
换言之,阿斯加德古菌成为连接简单原核生物与复杂真核生物的“失落环节”。 深究阿斯加德古菌基因组还发现,除了一些已知的真核特有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外,还有泛素修饰系统和膜胞运输所需的关键组分。这意味着原先被认为专属于真核细胞的分子机器,其实在古菌中早已存在某种程度的雏形。这些分子机制为后续真核细胞复杂膜系统的形成和细胞器的起源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真核细胞的复杂性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渐进式积累和优化的结果。 融合假说一直是解释真核细胞起源的主流理论。
该假说认为,一个古菌宿主细胞与一个接近紫色细菌的原核内共生体融合,产生了第一个具有线粒体的真核祖先细胞。阿斯加德古菌的发现为宿主古菌提供了新证据,支持其拥有演化出复杂胞内结构的基因潜力,能够与内共生体有效互动并协调细胞功能。换言之,阿斯加德古菌不仅是宿主的代表,更具有前瞻性地展示了真核细胞的部分复杂性起始特征。 此外,阿斯加德古菌所拥有的多样小GTP酶家族展示出其调节细胞骨架、膜运输和信号转导的潜力。这些蛋白质在真核细胞调控胞内物流和结构响应中扮演核心角色,其古老的演化根源或许就在阿斯加德祖先。研究者认为,这些复杂的调控机制极可能是“向真核细胞过渡”的关键点,也就是从简单的单细胞到具有多功能细胞器和动态膜系统的复杂细胞的演进门槛。
宏基因组学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得在自然环境中未被培养的微生物得以研究。此次对来自全球珊瑚礁、热液喷口、沉积物等多样环境的样品分析,成功组建多个高质量的阿斯加德古菌基因组草图。这样的数据极大丰富了我们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支撑了“真核细胞起源于古菌”的科学假说。通过比对和功能注释,这些基因库中的关键结构域与真核细胞内膜运输系统如COPII、ESCRT复合体等的蛋白组分高频出现,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系统发育以及功能上的相关性。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阿斯加德古菌的发现不仅重塑了生命树的分支布局,更深刻影响了生命起源学、细胞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的交叉研究。对于科研团队来说,这代表着迈入了解复杂细胞分子演化的全新阶段。
通过解读这些古菌的基因与蛋白质,他们能够重构早期真核细胞祖先的细胞生物学特征,破解细胞器出现与功能形成的关键步骤。 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阿斯加德古菌的生态学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这些微生物在地球演化史上的角色。同时,培养这些复杂微生物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将极大推动胞内结构和蛋白质功能机制的实验验证,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掀起新的浪潮。 总的来说,2017年关于阿斯加德古菌的研究不仅为理解真核细胞复杂性的起源提供了分子和系统发育基础,更引领我们重新审视生命进化的复杂过程。这些古老生物作为现代真核生命出现的桥梁,承载了进化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展示了通过基因积累与创新形成复杂细胞结构的自然奇迹。未来,伴随着技术和研究的深入,关于真核细胞如何从简单原核祖先那里继承并发展复杂细胞功能的更多秘密,将会逐步被揭晓,为生命科学展开更加宏大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