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M&A)作为企业扩张和市场整合的重要手段,历来都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关注。尤其是在企业合并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减少、价格上涨和创新减缓的情况下,反垄断审查发挥着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传统反垄断监管机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型并购交易并未进入反垄断监管视野,而其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无形资产在交易估值中所扮演的角色被忽视。几十年前,反垄断规则主要基于有形资产估值进行设定。企业在完成并购时,若交易规模超过一定的有形资产门槛,便须向监管机构申报并接受审查。
然而,这种基于账面有形资产的门槛设计,在如今以知识产权、品牌、客户关系、大数据及研发项目等无形资产驱动价值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明显滞后。调查指出,许多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并购交易由于目标企业无形资产巨大但有形资产相对较少,未能达到监管申报的资产门槛,从而逃避了反垄断调查。经济学家和商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2001年至2020年间美国公开公布企业的并购案例分析得出,无形资产的价值较20年前翻了一番,当前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价值约是有形资产的八倍,尤其在科技、制药等高科技领域更加突出。这一结构性变迁使得基于有形资产的申报标准严重低估了交易的真实市场影响力。未被监管充分关注的并购交易在市场中产生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类交易往往集中在同一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之间,导致市场集中度提升,竞争减少。
研究发现,未报告的并购交易中,企业支付的溢价明显高于被监管的交易,反映出市场力量的增强,使得企业能够以更高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利益受损。其次,这些交易促进了收购企业利润率的提升,尤其是毛利率在并购后的两年内持续增长,暗示价格上升和运营效率外的市场支配力增强。最后,从创新层面来说,尤其是在制药行业,未受到监管审查的并购更容易导致多个竞争项目的整合和取消,从而减少了潜在的创新成果和未来新产品的出现。尽管私下诉讼在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其局限性不容忽视。私诉成本高昂,且在交易完成前证明并购会导致竞争减弱极为困难。由于无形资产所涉知识产权和研发项目尚处于开发阶段,消费者或竞争对手难以提供确凿证据说明潜在的反竞争后果。
因而,依靠市场参与者自行发起诉讼不足以替代预先有效的反垄断监管。监管机构忽视无形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无形资产估值的复杂性和主观性。无形资产不像有形资产那样容易量化和验证,尤其是内部生成的专利、商标、品牌价值及客户关系。这些资产在企业完成并购后会被财务报表反映,但在并购审批阶段往往未能准确预估和及时申报。研究人员建议,面对这一挑战,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法规要求企业在并购初期提供无形资产的估值估算,确保监管机构获得全面的交易信息。如果无形资产被纳入反垄断审查的资产计算标准,预计每年将多出约260起交易进入监管视野,使得监管工作更加精确。
基于数据模型,约90起额外的交易将受到更深入调查,其中约5起甚至会面临“第二次请求”阶段的严格审查,导致并购被搁置或阻止。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强化市场竞争保护,也避免了企业利用监管漏洞进行潜在的反竞争合并。当前反垄断法规的滞后性对消费者福利和整个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构成威胁。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兴起,无形资产愈发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若监管机构无法及时调整规则,将面临监管透明度降低和市场竞争环境恶化的双重风险。美国作为全球领先的市场经济体,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保持科技创新和经济活力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完善反垄断法规势在必行。监管部门需结合现代经济实际,将无形资产纳入并购报告和审查标准,以更好地界定交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此外,加强对无形资产估值方法的研究与标准制定,提高企业申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是推动反垄断监管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这些改革,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反竞争交易,还能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激励创新和经济增长。总之,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已成为现代经济不可忽视的现实。只有更新反垄断法规,突破传统基于有形资产的限制,才能确保监管机构有效履行职责,防止大量有影响力的并购逃避审查,保障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未来的监管变革不仅是应对挑战的需要,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创新与健康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