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数字主权成为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以微软为代表的国际大型软件供应商的广泛影响,如何在公共行政领域实现数据安全和技术自主成为当务之急。德国北部联邦州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正积极追求这一目标,开启了一个大胆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源软件转型计划。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替换,更是对数字自主权和信息安全理念的深刻实践,也是对欧洲未来数字生态系统构建的探索。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的经验值得全球各地数字管理者和技术决策者深刻借鉴。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的开源转型计划始于2023年,州政府凭借跨党派共识,设定了“数字主权IT工作空间”的宏伟蓝图,核心理念是减少对围绕微软办公软件套件及Windows 操作系统的依赖,以开放源码软件作为替代。
该计划主要围绕六大支柱展开。首要的是普及LibreOffice替代微软Office,至今已在全州3万台工作站安装,实现的目标是到2025年10月,微软Office的使用减少至30%以下。邮件系统则由Open-Xchange结合Thunderbird替代Exchange和Outlook,目前迁移仍在稳步推进,每周数千个邮箱正在切换。操作系统方面,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望于未来逐步用基于Linux的KDE Plasma替代Windows,KDE Plasma以其界面亲和、用户适应成本低而被选中,试点计划已安排在当年展开。身份认证和目录服务方面,Univention Corporate Server(UCS)取代微软的Active Directory,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独立性。针对政府专用的业务应用兼容性问题,“Fachverfahren”合作开发并打造交互接口,确保关键行政软件在LibreOffice和Linux环境中稳定运行。
此外,州政府也在落实开源电话系统,走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主权构建。该计划的战略意义远超节省许可费用。首先是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规避美国《云法案》等外部监管风险,实现欧洲数字基础设施的真正掌控。其次开源软件的透明性和灵活性使州政府能够自行控制软件开发路径,推动自主创新,避免锁定特定厂商。第三,通过公共采购政策驱动市场变化,激励更多积极向开源转型的供应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本土数字产业生态繁荣。关键词“公共资金,公共代码”在项目中得以践行,所有相关软件优化和功能改进均向开源社区回馈,分享收益。
尽管该转型计划意义深远,但实际推行过程中同样面临重重挑战。首先是变革管理。政府内部员工对新系统适应难度与学习压力不容忽视,工会组织担忧培训不足导致工作负担加重。对此,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十分重视培训支持,设立多层次帮助机制,例如“咖啡厅”式互动讲座和专门的功能咨询邮箱,帮助员工顺利过渡。其次专用政务业务软件兼容性问题复杂,需要与多家软件供应商密切协作,同时开发接口及迁移策略,确保日常行政工作不受影响。第三,联邦及其他州的联合协同不足,遭受民公务员工会的批评。
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则认为早期独立起步能积累宝贵经验,推动创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州并未直接采用联邦级的开源办公套件openDesk,而是选择更适合本地复杂办公需求的定制方案,同时将openDesk用作备用。此举体现了标准化与本地化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成本方面,短期内虽然能减少许可证费用,但迁移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和技术投入,部分维护成本可能不降反升,长远来看更注重技术主权和安全的价值。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的转型项目被视为欧洲数字主权的试金石。它诠释了政治意志跨党派的凝聚力对数字转型的关键推动作用,也展现了开放社区合作的力量。
如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IT主管斯文·托姆森所强调,数字主权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建立更有韧性、更可持续信息基础的战略布局。2024年在LibreOffice大会上的讲座进一步深化了转型态势。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的迁移项目针对大约3万名公务员设计,涵盖9个部委和20个相关部门。分阶段实施,期间微软Office与LibreOffice并行使用,同时推动开放文档格式(ODF)作为官方文件标准,从而形成向开源的强大制度激励。特别对仍存在的30%使用微软产品的特殊业务软件进行例外管理,同时设有逐步减少依赖的路径。三层支持架构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所属信息服务商Dataport负责第一和第二层支持,设立了“办公能力中心”提供前线帮助和培训,而复杂技术问题则由第三方技术公司Schad处理,涵盖宏脚本迁移、API集成等技术挑战。
为确保核心软件LibreOffice持续优化,本地合作伙伴Allotropia直接参与开发,解决重要功能缺陷和定制需求,诸如支持Windows触摸手势、文档可读性工具、PDF无障碍导出改进以及集成电子档案的WebDAV模块。该合作让开源软件不仅适应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的独特需求,也有益于整个社区的功能提升。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的开源转型项目为中国及其他国家在迈向数字自主时提供了丰富启示。首要认识是数字主权需要明确的政治推动与跨部门合作,以及持久投入培训与用户支持机制,从人员认同度和系统稳定双重层面保障转型成功。其次是社区与供应商生态的协同开发优势,直接参与软件构建可以有效解决兼容性和功能瓶颈,避免封闭厂商限制。再者,分阶段渐进的迁移策略,有效兼顾现有业务连续性与新技术引入,减小风险。
最后,公共采购作为策略工具,需兼顾标准化与本地定制需求,避免“依赖替代”带来的新型锁定。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还提醒我们,成本节约并非唯一目标,长期建立安全、透明、开放的数字基础设施及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关键。总的来说,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以其勇敢的开源跃进成为欧洲数字主权实践中的典范。通过系统化规划、建立多层级支持体系和本地开发贡献,成功推动了大规模公共行政软件的去微软化进程。其经验对推动全球政府数字转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也代表了未来数字治理的合理路径。随着数字空间日益成为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新前沿,开源软件不仅是一种成本考量,更是确保数据自主权与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
各国政府应关注施莱斯威-荷尔斯泰因的探索,结合本国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的数字主权战略,共建更加公正、开放与安全的数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