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导致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提升。对于美国来说,飓风、洪涝、大火等灾害接连不断地袭击着加州、佛罗里达、北卡罗来纳等地的沿海及内陆住宅区。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保险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保险公司开始主动撤销或拒绝为这些气候风险高发区域的房屋提供住房保险,这一趋势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住房保险的非续保率急剧攀升,据统计,从2018年到2024年底,已有超过190万份房屋保险合同遭到取消或不续保。特别是在加州和佛罗里达,部分县份的非续保率甚至达到了2018年时的数倍之多。
这背后体现的是保险公司对未来赔付风险的担忧。气候风险直接影响保险理赔的成本和频率,频繁的山火和飓风导致保险公司的赔偿支出激增。加上建筑材料和修复成本的上涨,保险公司的运营压力日益加大。不少保险巨头如AllState和State Farm纷纷通过停止在部分高风险地区销售新保险产品来管理风险。例如,AllState在2022年暂停了在加州的新房保险和公寓保险销售,State Farm也在2023年采取类似措施,这使得受灾频繁地区的居民很难找到保险保障。没有保险,购房者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由此就导致房屋买卖市场出现萎缩,房价可能下跌,社区经济受到打击。
对于房主而言,保险取消不仅意味着经济风险暴露,还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政府及地方当局开始着手缓解这一问题。部分州政府尝试通过放宽保险费率涨幅限制,激励保险公司继续为高风险地区提供保障,迫使市场维持基本的保险供应。加州和佛罗里达的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减灾措施,例如加强植被管理、实施可控燃烧减少火灾风险,推动现代建筑材料的应用,以降低房屋的损失可能性。这些措施不仅为保险企业减轻潜在赔付压力,也提升了社区的抗灾能力。然而,即使有这些政策支持,住房保险市场的不稳定仍在继续。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短期内无法逆转,极端天气事件只会更加频繁;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盈利模式尚未完全适应这一变化。非营利组织First Street Foundation的研究表明,美国有超过2300万处房产面临强风损害风险,440万处房产处于野火威胁之中,约1200万处房产则易遭遇洪水。这一巨大的风险集中区域已经严重影响着保险市场的承保范围,部分地区被私营保险公司“标签”为不可保险。受损房屋数量的激增同时带来了整体理赔额的攀升,保险公司的资本支出压力加大,促使它们通过撤销一些高风险区域的保障来防范潜在巨大损失。造成保险危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建筑材料和房屋设计对风险的影响。多年来,木制和其他易燃建筑材料的住房在野火高风险区面临更多保险限制。
尽管某些州已制定严格的建筑规范以提高抵抗火灾和风暴的能力,保险拒保的现象依然频发,说明单纯的建筑措施难以完全抵消气候带来的巨大风险。此外,制造房屋或移动房屋因结构和耐灾能力不足,更易遭保险拒保,进一步限制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选择权。住房保险难以获得,带来的社会经济连锁反应不可忽视。住房市场的供需失衡使得很多想购房的居民被迫撤退,导致空置率上升,相关社区的房地产税收减少,影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经济活力因而受挫,进一步加剧地方发展的不平衡。保险覆盖范围的收缩,也暴露出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挑战。
展望未来,解决美国住房保险撤销带来的危机需要多方协作。政府应加大对灾害防范技术的投入,如智能建筑标准、社区风险评估等,降低实际灾害发生的损失。保险行业需创新产品与风险管理方法,可能通过公私合营创造气候风险共保机制,分摊赔付压力。金融机构则应调整贷款政策,考虑风险等级推出差异化措施,支持风险区域合理发展。公众层面,提高对气候风险认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行动能力,也是稳固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美国保险公司拒绝为气候变化高风险区域住房提供保障的问题,反映了全球气候挑战在现实经济社会层面的具体体现。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破坏力持续加码,美国各界需共同努力,推动保险市场复苏和社区韧性建设,确保居民基本居住保障和社会稳定。只有明确气候风险的本质、加强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才能打破保险撤销带来的负面循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美国住房市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