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与印度制造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一些儿童因服用含有有毒成分的咳嗽糖浆而死的事件。印度的制药工业以其规模和成本效益闻名,但却面临着严重的质量监管挑战,令人担忧。 2019年,在印度查谟地区,几个孩子因咳嗽和感冒而就医,医生为他们开了咳嗽糖浆。然而,不久后,这些孩子的病情并未好转,反而出现了呕吐、高烧及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最终,药物的检测显示,药水中含有二甘醇(DEG),这种通常用于工业的溶剂对孩子们的生命构成了威胁,导致11名年龄从两个月到六岁的儿童不幸去世。 这一事件并不是个例。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一种由印度制造的咳嗽糖浆发布了全球警告,因与在冈比亚66名儿童的死亡病例相关。实验室分析发现,这种由海登制药有限公司(Maiden Pharmaceuticals Limited)生产的糖浆中含有“不可接受的量”的二甘醇及另一种有毒醇——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因此,随着对印度制药工业的审查加剧,公众的信任受到了严重冲击。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制药生产国之一,市场价值达4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虽然印度在全球制药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仿制药和非处方药方面,但这一切的辉煌背后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在印度,有约3000家制药公司运营着超过1万个药品工厂,然而其中许多工厂存在严重的质量监管漏洞。
发现从药品中提取的样本在质量测试中不合格的情况并不少见。根据一项研究,从2007年到2020年,在印度的三个州和几个联合领地中,超过7500种药物在质量测试中未通过,许多药品被认定为“非标准药物”或劣质药物。这表明,市场上流通的低质量药物可能使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患者受到影响。 印度的制药业之所以面临这样的信任危机,部分原因在于监管体系的薄弱。许多地方药品检测实验室资金不足、人员短缺且设备老旧。药物样本的抽取和检测主要依赖于一项自殖民时期的法规,而这使得监管机构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质量问题。
此外,尽管印度有严格的药品召回条例,但实际上几乎没有药品在市场上被召回的先例。 有专家指出,许多印度制药公司并未遵循良好的生产规范(GMP),这使得一些毒性物质在药物中混入的事件屡屡发生。虽然在印度有一些世界级的制药设施,很多医生对本国制造的药物持信任态度,但市场上仍存在伪劣和假冒药物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在冈比亚儿童中毒事件发生后,印度声称其药品监管是“健全的”,并试图从世卫组织获得更多的信息,以确认咳嗽糖浆与儿童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印度的制药公司以及其行业领袖对于国内药物的质量有时候持有过于乐观的态度,认为偶发事件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标准。 近年来,公众对印度制药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的关注。
许多国家在进口印度药品之前,开始谨慎审查这些药品的相关安全标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一些国家确实有非常严格的质量标准,但印度的药品绝对是安全的。” 然而,另一位曾在制药行业工作的公卫专家对此表示担忧,他指出,当前的情况不应被忽视,任何一次质量事故都可能对无辜生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历史上的许多事件,包括70多年来的几起重大药物中毒事件,都表明印度的药品安全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媒体的持续报道,促使印度政府开始重视药品安全问题。尽管即便如此,许多专家认为,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改革监管机制、加强药物生产的质量控制以及提升市场透明度,都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印度制药行业的未来在于能否有效解决当前的质量监管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监管标准的提高,印度或许能够重新获得消费者和国际市场的信任。在此之前,关于药品安全的讨论仍将持续,未曾得到妥善处理的事件,必将为这一快速发展的行业敲响警钟。 在药物安全性面临挑战的今天,消费者对药品的信任正处于危机之中。有效的监管制度、透明的市场执法以及对伪劣药物的严厉打击,将是恢复公众信任的关键。希望未来的印度,能够不仅仅是全球药房,而是真正为患者健康负责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