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愈加复杂多变,传统的安全运营中心(SOC)模式正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安全防护的需求。过去,SOC主要依赖大量的安全报警和监控系统来发现与响应潜在攻击,但随着信息系统规模扩大和攻击方式演进,单纯的报警监控模式陷入了海量噪声和误报困境,安全团队难以高效甄别真正的威胁,导致风险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在这一背景下,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ontinuous Threat Exposure Management,简称CTEM)应运而生,成为安全运营的新趋势。它不再聚焦于被动监控报警,而是主动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暴露,精准识别可利用的漏洞和攻击路径,指导安全团队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缓解措施。可以说,CTEM正在引领SOC从“监控报警”向“测量风险”这一根本性转变。传统SOC通常依赖多种安全工具的联动,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终端安全设备等,这些设备不断产生海量报警。
虽然看似全面,但现实中存在报警泛滥、“报警疲劳”问题,多数警报缺乏业务背景支持,分析人员往往难以判断其重要性,导致错过真正紧急的威胁或者耗费大量时间调查无关紧要的事件。更为严峻的是,现代攻击者越来越擅长利用链条式攻击手法,结合多个小漏洞逐步入侵,一般单一报警难以捕捉整个攻击流程,传统报警驱动模式难以有效预防复合攻击。CTEM则从根本上颠覆了这种思维模式。它通过持续动态地评估企业系统中各种风险暴露点,从关键资产保护的视角出发,构建完整的攻击路径模型,识别当前可被利用的脆弱环节。通过模拟攻击路径、自动化渗透测试以及安全控制效能验证,CTEM帮助安全团队了解具体“风险如何发生”,从而优先处理对业务影响最大的安全缺口。CTEM的价值不仅在于减少无意义的报警,更在于深入结合业务语境,将技术风险转化为具体的业务影响,增强安全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这种以风险为导向的方法允许企业安全运维实现真正的预防,关闭潜在攻击路径,而非在事件发生后被动响应。通过风险驱动视角,安全团队能够合理分配资源,聚焦真正关键的问题,大幅提升防护效率和效果。实施CTEM对企业安全生态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必须具备对业务资产和环境的清晰理解,准确识别哪些系统和数据是企业核心利益所在。其次,需要整合多源数据,包括漏洞扫描、配置评估、流量分析及威胁情报,形成全局风险图谱。第三,要借助先进的攻击路径映射工具及自动化测试平台,以动态方式验证安全控制措施的实效性。
整个过程中,CTEM强调持续性,通过不断更新的威胁信息和环境变更,实现风险态势的实时感知和调整。未来,CTEM有望成为独立而核心的安全职能,甚至取代传统SOC的部分角色。安全分析师将不再只是报警追踪者,而是风险管理者和安全战略的推动者。报警系统依然存在,但功能转向优先级排序和风险关联,为CTEM提供高质量的输入。通过CTEM,企业能够更好地预防和遏制数据泄露、勒索软件攻击等严重安全事件,实现“零破坏”目标。除此之外,CTEM的发展还将促进安全技术与业务部门更深的融合,推动风险管理文化在企业内部扎根。
安全不再是单纯的IT责任,而是与业务增长、客户信任密切相关的全员任务。总体而言,CTEM代表了安全运营中心向现代化、智能化、风险驱动转型的必由之路。它破除以往监控报警时代的局限,树立风险为中心的安全治理新范式。对于希望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水平、减少盲点和误判的组织来说,拥抱CTEM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安全团队通过持续、科学、数据驱动的风险测量,能够简化流程、提升响应能力,并最终实现信息安全向战略资产的蜕变。展望未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攻击面将不断扩大,安全环境更加动态复杂。
只有基于CTEM理念的安全管理模式,具备对风险实时感知、快速调整和主动防御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及早规划CTEM战略,充分发挥其在风险识别、优先级排序、攻防演练和控制验证中的价值,实现安全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保障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CTEM不仅是技术演进的产物,更是安全运营思维的飞跃,是新时代SOC的必然形态。一场以风险为核心的安全革命正在展开,它将重塑企业安全管理格局,驱动更高效、更智能、更具韧性的安全防护体系落地。现在正是企业拥抱CTEM,实现安全由量变向质变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