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价出现显著下跌,主要受巴西霜冻风险减少和印度季风提前的双重利好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糖生产国之一,巴西的天气因素对国际糖市价格具有重要影响。此前市场普遍担忧巴西部分产区的霜冻风险可能削减糖料甘蔗产量,从而导致糖供应减少,推高国际糖价。然而,最新天气预报显示该风险已大幅减少,令市场对供应的担忧缓解,糖价因此出现回落。与此同时,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糖生产国,其季风季节的提前到来同样利好糖料甘蔗的生长和收成。印度气象部门报告六月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9%,并预测七月降雨将继续超过平均水平,这为糖料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使得印度的糖产量预期上升。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糖价正承压下调。当前十月纽约原糖期货价格和八月伦敦白糖期货价格分别下跌1.10%和1.56%,反映市场预期供应将充足。过去三个月里,糖价持续下滑,创数年内多项合约低点。专业贸易商及分析机构如Czarnikow预测,2025/26全球糖市将迎来7.5百万吨的供应过剩,为近八年来最大规模的糖类供需宽松。美国农业部近期发布的双年糖业报告也印证了这一判断,预计全球糖产量将同比增长4.7%,达到创纪录的1.893亿吨,同时全球糖库存增长7.5%,达到4,118万吨。印度的产量提升预期尤为显著。
国家糖业合作联合会预计,受益于种植面积扩大和有利天气,2025/26糖产量将同比激增19%,达到3,500万吨。印度政府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季风总降雨量将达到长期平均值的105%,为甘蔗糖料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上述利好因素使市场对印度糖产量的看法由谨慎转向乐观。与此同时,巴西农产品供应也显示出增长势头。美国农业部预测,巴西糖产量将同比增加2.3%至4,47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泰国糖产量同样被看好,预计同比增2%至1,030万吨。
全球主要糖产国的产量扩增催化了市场对供应盈余的共识,给糖价带来了下行压力。糖价反映的是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供应面利好导致价格承压下跌的现象在糖市表现尤为明显。糖类市场的供过于求不仅来自产量增长,印度和巴西等地的气象因素改善更是强化了这一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印度的早季雨季不仅促进了作物生长,也提高了年底糖产整体表现的预期,这可能带动全球市场长期供应偏宽松态势。巴西方面,过去对于气候变化导致的霜冻损害的担忧减轻,有力支撑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和糖料甘蔗的最终产量。因此,投资者在糖市的布局需重点关注气象变化、主要产国的种植面积及收成预期这些基本面因素。
供应增多带来的价格压力可能促使糖业相关企业调整生产策略和出口计划。此外,全球糖价的下跌或将影响相关食品加工产业的原料成本,为终端消费者带来价格上的利好。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环境、能源价格波动以及其他农产品价格变动同样可能对糖价走势构成影响。毕竟糖价不仅受供需决定,也和宏观经济环境紧密联动。综合来看,随着巴西霜冻隐患解除和印度降雨充沛,2025/26年度全球糖产量料将大幅提升,全球糖价面临下行压力,供应将保持相对宽松状态。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天气动态、产量数据发布以及政策调整,灵活调整交易策略,适应糖价波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糖市正处于供过于求格局转换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糖价将面临一定的调整空间,只有深入理解背后供需基本面才能更好把握市场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