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欧洲的新车市场迎来了显著的转折点,整体销量同比下降4.4%,注册量降至约125万辆。这一现象在欧洲28个主要市场中普遍出现,意大利、比利时和德国的降幅尤为明显,分别达到17%、16%和14%,罗马尼亚则遭遇了高达50%的急剧萎缩。新冠疫情后持续存在的经济不确定性、高企的汽车价格以及消费者信心疲软,成为销量下滑的主要推手。多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欧洲汽车市场自2019年以来已经累计流失超过250万辆的新车销量,市场恢复仍需时日。尽管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车注册量达到684万辆,较去年同期略微减少0.3%,但下滑趋势已经不可忽视。与此同时,来自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压力正在迅速提升。
中国汽车厂商在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几乎翻倍,达到5.1%,紧随梅赛德斯-奔驰(5.2%)之后,领先于福特(3.8%)。仅6月份,中国品牌新车销量甚至超过了梅赛德斯-奔驰。推动车市格局转变的关键品牌包括比亚迪(BYD)、捷酷(Jaecoo)、欧米达(Omoda)、零跑(Leapmotor)以及小鹏(Xpeng)。比亚迪凭借富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和多款畅销车型,在上半年注册量超过7.05万辆,同比增长311%。仅6月,比亚迪就售出1.56万辆新车,其插电混动SUV车型宋PLUS与大众途观成为当月欧洲最畅销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零跑凭借T03和C10两款热销车型,在6月份注册超过8300辆。
小鹏汽车作为中国的高端品牌代表,在上半年累计销售超过8300辆G6 SUV,展现了中国厂商在高端市场的增长潜力。相比之下,欧洲传统制造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成立于2021年的斯泰兰蒂斯集团市场份额下降至15.3%,创历史新低。上半年注册量同比下降8.6%,仅6月份降幅达11.7%。分析指出,其缺乏新车型上市以及对价格较高的电动车依赖较重,是销量下滑的主因之一。特斯拉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其市场份额从去年上半年的2.4%下降至1.6%,被由上海汽车集团控股的MG超越。
特斯拉更新后的Model Y车型未能带来明显的销售提升,6月注册量同比仅微增0.1%。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市场承压,电动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BEV)市场却实现了突破。2025年上半年,BEV注册数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达119万辆,同比增长25%。不过,6月份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仅为15%。在欧洲各国中,挪威、丹麦和荷兰依然是电动汽车推广的领头羊。福特和大众集团在纯电动车市场表现良好,BEV份额显著提升。
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则开始调整战略,更多关注非纯电动的其他动力车型,以应对目标国的关税压力。这场由中国汽车品牌引发的市场风暴,标志着欧洲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传统车企需在产品创新、价格策略和市场定位上快速调整,以应对国产品牌带来的冲击。消费者在经济压力与环保意识提升的双重影响下,购车决策日益理性和复杂,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也在加速市场转型。未来欧洲汽车市场的走势,将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业的格局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