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网络攻击、技术故障以及第三方供应链中断频发,使得金融机构的运营韧性成为监管机构和业界的关注重点。作为英国金融监管中的重要一环,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三年前推出了针对运营韧性的PS21/3新规,旨在确保金融机构不仅能应对突发事件,更能在风险发生前做好充分准备。然而,随着截止期限的临近,业界对于企业是否真的达到了合规标准依旧存在疑问。运营韧性,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核心业务持续运行的能力。英国的金融环境中,客户期待全天候稳定的资金访问,企业则需确保支付流程顺畅,监管机构对各金融机构的监控也愈加严格。PS21/3旨在让这些机构不仅是被动应对风险,更是建立起主动防御的机制。
尽管规则早已公布多年,部分企业依然在最后阶段冲刺,凸显出准备的真实差异。许多企业将合规视为简单的文书工作,忽视了将运营韧性深植于整体战略的必要性。复杂的业务流程映射和关键业务服务的影响容忍度设定,是令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的难点。FCA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以证据支持其决策,而非仅凭假设。希望竞争对手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接盘”的策略,远不能满足监管的要求。企业必须准确了解自身在中断发生时能承受多长时间的影响以及在规定时间内恢复的能力。
第三方供应商的风险管理,更成为影响运营韧性的薄弱环节。英国金融生态系统高度互联,银行、支付供应商和金融科技公司均依赖外部服务商保障关键业务运行。CrowdStrike在2024年的宕机事件便是鲜明的教训,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充分的应急预案而陷入瘫痪,直至供应商恢复服务。监管机构明确指出,企业不能将韧性责任外包。即使外包了关键服务,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依旧需要确保服务的持续稳定。对于支付服务提供商和电商平台而言,风险尤为复杂。
他们往往跨足多个司法管辖区,业务涵盖不同的支付渠道、处理商及替代支付方式。确保这些合作方符合运营韧性新规要求,是确保交易畅通的关键。此外,部分小型及中型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在落实韧性规划方面面临更大压力。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才和技术投入,使得这些企业在复杂的合规路径上举步维艰。为此,行业内强调通过合作分享最佳实践,以及引入智能化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未来趋势。值得留意的是,FCA并不满足于传统的风险应对,不断推进运营韧性规则的完善。
这意味着企业在初级合规之后,需持续动态地监控风险点,更新韧性方案。技术层面,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企业加强韧性提供了新手段。而这一切最终服务的,正是用户对于金融服务持续性和安全性的高标准期待。综合来看,英国金融机构对PS21/3的应对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显著差距。部分企业在规则细节上仍显薄弱,缺乏系统性融合和前瞻性视角。未来,运营韧性不仅是合规的底线,更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通过深入理解新规精神,强化内部流程和第三方管理,基于数据和实证开展策略制定,企业能够真正从容应对各种突发风险。这一转变不仅符合监管要求,也顺应了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浪潮。展望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跨境业务的拓展,运营韧性将成为金融机构价值创造和风险管控的核心能力。只有不断优化韧性管理体系,积极推动文化变革,英国金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结而言,虽然时间紧迫,英国企业仍有机会提升运营韧性水平,迎接PS21/3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正确认识合规背后的战略意义,重点解决第三方依赖和内部流程复杂性问题,是实现真正韧性的关键。
为此,跨部门协作、技术赋能及持续改进,将是确保英国金融体系稳定与健康发展的稳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