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国际经济环境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英国中央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Andrew Bailey)于2025年7月致函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强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背景下,唯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韧性。贝利的表态不仅反映出全球经济治理的现实需求,也为未来各国之间的协作指明了方向。 贝利指出,尽管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体制存在差异,但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实现金融稳定。他强调,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市场碎片化风险不断上升,使得协调应对全球金融冲击的能力尤为重要。正因如此,二十国集团及其旗下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肩负着维护国际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使命。
金融稳定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旨在协调各国监管政策,提升金融体系的监管标准和风险管理能力。贝利在信中提到,FSB广泛且多元的成员构成,使其具备独特优势,能够在全球经济的顺境与逆境中发挥稳定器作用。尤其是在面对突发金融动荡时,政策制定者需能够协同发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市场压力,防止风险蔓延。 2025年春季,围绕美国提出的关税政策引发的市场震荡凸显了跨境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尽管市场随后逐渐回稳,资产价格有所回升,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显著。贝利提醒,各方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关注由政策调整或地缘冲突引发的市场剧烈波动,认真总结相关事件中的经验教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此外,贝利关注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近期,FSB发布了关于气候风险管理的新计划,试图推动全球金融监管机构采纳一致的风险评估标准。然而,美国在该领域的政策立场出现调整,给全球监管合作带来了挑战,反映出实现多边合作仍面临一定阻力。贝利呼吁G20成员继续加强对话和协调,共同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可持续性。 贝利强调,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不仅关乎经济增长,更与国际社会的整体福祉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决定了风险传导的速度和范围。
因此,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协调性,成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贝利的观点体现了英国央行对全球经济治理责任的担当,也表明未来国际合作将在全球金融稳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过去十余年中,国际金融治理经历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不同经济体间的利益协调、监管标准不一以及政策执行力度差异等,都可能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贝利的信提醒全球政策制定者,必须坚持开放合作,强化多边机制,积极应对跨境金融风险,防止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和新兴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有效监管数字金融创新,防范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将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贝利的呼吁为全球监管机构提供了指导原则,即要共同维护市场秩序,确保金融科技有序发展,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贝利的讲话再次凸显了国际合作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中的核心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不断演化的风险形态,各国需紧密携手,加强政策协调,以共同应对挑战,保障全球金融系统免受严重冲击。未来,G20和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多边平台将在推动全球金融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实现全球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