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起伏,然而“去银行化”问题再次成为整个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密银行Custodia Ban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凯特琳·朗(Caitlin Long)近日透露,针对加密行业的去银行化现象短期内难以完全结束,该问题或将持续到2026年1月。本文将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去银行化,指的是传统金融机构和银行出于合规、安全或监管压力等多方面考虑,主动降低或终止与加密货币相关企业和用户的业务合作。这一趋势严重影响了加密企业的运营能力、用户资金流动性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凯特琳·朗坦言,即便现阶段美国在加密监管上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但去银行化的阴影并未消散,特别是联邦储备系统(Fed)对两家加密友好型银行的严格审查,彰显监管层依然保持高度警惕。
在2023年初,多家加密友好银行突然倒闭,随之而来的是被业内称为“行动扼杀点2.0”的广泛猜测。该行动被批评为政府通过多种手段施压银行,促使其切断与加密企业的合作关系。包括风险投资家尼克·卡特(Nic Carter)在内的业内人士均表达了对这一行动的强烈担忧,指责其无形中限制了加密产业的发展空间。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签署了一些对加密货币友好的政策,例如3月7日发布的命令,将政府刑事案件中查获的比特币资产用于建立国家储备,但凯特琳·朗表示这些措施尚不足以根本扭转去银行化的趋势。表面上的政策利好掩盖不了监管层内部存在的巨大分歧。美国联邦储备局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机构,目前仍由民主党控制,其政策立场与民间希望出现的变化形成明显对立。
特朗普在联邦储备局新任命权利上还有等待期,直到2026年1月才能正式任命新联储理事。正因如此,凯特琳·朗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或将出现一场关键之争:虽然货币监理署(OCC)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逐渐放松对加密银行的限制,联储局若继续维持严格监管,整个行业将陷入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境地。 作为曾多次遭遇去银行化阻碍的企业,Custodia Bank经历了漫长且高昂的法律和合规成本,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这不仅反映了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揭示了整个加密行业在美国运营的困难。支持加密货币的声音虽在增强,但资金流动和业务开展依然被监管环境所制约。 值得关注的是,去银行化现象不仅限于美国,欧洲加密企业同样面临类似难题。
区块链监管公司Fideum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阿纳斯塔西娅·普洛特尼科娃(Anastasija Plotnikova)分享了她的经历,讲述了自己2017年至2022年间多次被银行关闭账户的经历,尽管2024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日常运营中依然存在诸多障碍。她强调,这种贷款、账户冻结和财务限制的现象,已经成为欧洲加密企业普遍遇到的运营难题。 美国的局势也经历了微妙的变化。国家货币监理署(OCC)近期调整了对银行与加密企业合作的指导原则,放宽了一些限制。此举紧随特朗普政府在白宫举办的加密峰会上特朗普公布将结束“行动扼杀点2.0”后进行,彰显行政层面在试图修复行业与监管之间裂痕的决心。 然而,监管部门之间的意见分歧并未消除。
特别是在加密银行审查方面,联邦储备局继续派遣大量审查人员,严密监视相关银行的运营状况,令业内感到压力山大。部分业内人士怀疑联储局的审查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担心行业恢复正常合作依然遥遥无期。 加密货币业界对此极为关注。2024年6月,Coinbase牵头的一起诉讼曝光了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对部分金融机构发出“暂停”与加密企业合作的信函,引发公众对监管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更多质疑。此外,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主席马丁·格伦伯格因涉嫌设计“行动扼杀点2.0”而宣布计划于2025年1月19日辞职,为监管层面的变化埋下伏笔。 这些复杂的监管背景和持续的去银行化现象直接影响了加密货币的市场表现和行业创新速度。
大量加密企业不得不考虑转向其他更为友好的管辖区或开发替代性金融解决方案,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虽然DeFi提供了银行服务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但其广泛应用仍受技术成熟度、合规风险和用户教育等多重因素制约。 此外,加密行业面临的去银行化问题还触及到更广泛的金融生态。众多新兴的加密相关项目、初创公司以及独立开发者都因缺乏稳定的银行合作渠道,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流动支持,制约了行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政策走向依赖于多方力量的博弈。业界普遍期待能看到美国联储局在2026年领导层更替后,对加密银行监管政策进行调整,以缓解去银行化对行业的负面影响。
同时,行政部门、国会以及监管机构间的合作和协调机制也亟待加强,促进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在全球范围内,去银行化给加密企业带来的运营风险和不确定性警示行业必须加快自我规范建设,增强合规能力,积极与监管层沟通对话。只有建立更加透明、可控且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密货币行业才能持续获得主流社会和金融体制的认可。 综上所述,凯特琳·朗对加密去银行化形势的深刻洞察,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的监管挑战和制度壁垒。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行业仍具备强大的创新潜力和适应能力。未来数年如何化解监管分歧、重建银行合作关系,将决定全球加密生态的繁荣与发展格局。
关注监管动态,推动政策透明和公平,强化行业合规,是每一个加密企业和支持者的共同责任。随着2026年联储局领导班子的变更,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或许迎来新一轮的变革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