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医疗、法律、金融和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服务水平。然而,AI技术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也带来了责任难以划分、透明度不足等问题。面对快速演变的AI生态,美国参议员赛琳娜·卢米斯(Cynthia Lummis)提出了《负责任创新与安全专业法案》(RISE法案),试图通过立法手段搭建清晰的责任框架和信息公开标准,为AI发展的未来指明方向。RISE法案的核心目标在于明确人工智能系统在专业应用过程中的责任归属,同时促使AI开发公司公开其系统的基础技术细节,增强行业透明度。该法案明确,诸如医生、律师、工程师以及金融顾问等专业人士,依然需对其提供的建议或决策承担法律责任,哪怕这些决策是基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分析结果或建议。与此同时,AI开发者可以通过公开被称为“模型卡”的技术文档来获得有限的民事责任豁免。
模型卡详细介绍了AI系统的训练数据来源、适用场景、性能指标、已知局限性和可能的故障模式,旨在帮助专业人士全面评估AI工具是否适合其具体工作需求。值得关注的是,RISE法案并未强制要求AI模型完全开源。虽然鼓励开发者公开尽可能多的技术信息,但对于涉及商业机密的部分,允许进行合理的屏蔽,并要求对每一处省略部分提供书面解释,确认其不影响产品安全。这一规定在平衡企业创新权益和公众知情权之间做出细致的权衡。同时,法案也强调开发者持续义务的重要性。随着新版本的发布或关键故障风险的发现,AI文档与技术说明需要在30天内更新,确保信息与时俱进,提高责任追踪能力和行业透明度。
卢米斯参议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怀俄明州作为创新与问责并举的典范,RISE法案为AI发展设立了可预见且明确的标准,既保障了技术安全,也维护了专业人士自主决策的权利。她指出,该法案并非为AI开发者提供全面豁免,凡是涉及鲁莽、故意不当行为、欺诈或超越专业使用范围情形下,豁免权利即被取消。此外,AI开发企业与相关从业者需共同承担责任,确保技术服务的合规与安全。业界对此法案反应不一。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法案尚未要求全面开源,允许保护商业机密,但对模型卡的强制披露和持续更新要求极大推动了AI系统透明化,有利于降低行业风险,引导更安全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指出,缺乏全面公开底层算法和模型,使得外界依然难以深入审查AI的潜在偏见和风险,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监管框架。
例如,韩国知名风险投资基金Hashed创始人金世勋就曾谈及集中化、闭源AI模型的危险,形象比喻此类模型如“神祇”,其运行机制外界难以洞察,存在潜在风险。总体而言,RISE法案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迈出了关键步伐,以法律思维应对技术发展的复杂挑战。通过划清专业人士和AI开发者的责任界限,推动模型透明度和安全标准建设,该法案有望促进AI技术在高风险领域的健康落地。同时,法案的实施也将促进产业各方建立更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纠错机制,为用户和社会带来更大的信任保障。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多元化及技术更新加速,如何在保护创新活力与保障用户权益之间找到合理平衡,仍是立法者和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RISE法案的实践经验将为全球制定相关AI法律法规提供重要参考。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发展将成为全球共识,推动各国加强合作,构建公平、安全和可持续的数字生态环境。随着全球对AI治理的关注持续升温,赛琳娜·卢米斯所倡导的透明度与责任制度,为建立健康有序的AI产业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权责明晰、信息开放的AI时代,或许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