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显示出自今年以来最大的涨幅,表明通胀压力再度抬头,尤其受到近期国际贸易关税传导影响的加剧。美国劳动部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当月CPI上涨了0.3%,较5月份的0.1%有明显提升,同时核心CPI(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也上涨了0.2%。这种价格上涨不仅反映了商品成本的上升,也揭示了多方面因素对美国通货膨胀的复杂影响。关税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进口关税成本逐渐传导至国内消费者价格,部分商品价格出现明显涨幅,包括家居用品、服装、电器等类别。对此,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消费者仍在消耗早前积压库存,使得关税的全面影响尚未完全显现,未来一个季度的物价报告预计会更明显地反映这一趋势。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首次对洗衣机及部分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同类影响也经历了数月才逐步體现在最终消费价格上。
2025年8月1日起,美国宣布对来自多个国家如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巴西及欧盟的部分进口产品提高关税,市场对后续几个月通胀数据影响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虽商品价格出现攀升,但服务业的价格涨幅却相对温和,航空票价、酒店及住宿费用有所下降,反映出消费者需求趋于谨慎。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就业市场出现转向迹象,工资涨幅减缓,服务类通胀压力得以控制,有助于避免整体通胀失控。2025年6月食品价格上涨0.3%,其中非酒精饮料和咖啡价格涨幅分別达到1.4%和2.2%,这与关税提高进口成本密不可分。蔬果价格上扬0.9%,牛肉价格攀升2.0%,但禽蛋价格受禽流感影响减弱下降7.4%。食品外出消费价格上涨0.4%,显示餐饮服务价格依然坚挺。
能源价格方面,经过连续四个月的下跌后,汽油价格反弹上涨1.0%。整体来看,6月CPI同比上涨2.7%,略高于5月的2.4%,超出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通胀水平均处于可控范围内,但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和关税因素,意味着通胀压力在短期内难以显著缓解。美联储观察的PCE物价指数预计也有类似上涨趋势,反映核心通胀涨幅可能继续维持在2.8%至2.9%的区间。家庭租赁等住房成本继续上升,6月业主自住租金上涨0.3%,推升住房支出,而酒店住宿价格大幅下跌3.6%,航空运价小幅下降0.1%。医疗服务费用同样存在上升,牙科服务价格上升1.3%,为三年来最大涨幅,医院服务和处方药价格也有所抬升。
由此可见,尽管通胀压力部分来源于关税传导,医疗和住房成本增长依然是通胀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耐用品价格也反映出关税影响,家用装饰品和用品价格上涨1.0%,窗户和地毯等纺织品达到4.2%的记录涨幅,电器价格大涨1.9%,是2020年以来最大涨幅。服装价格回升0.4%,体育用品上涨1.4%,玩具价格增加1.8%,均为近几年罕见的涨幅。然而,二手车和卡车价格下降0.7%,新车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下降0.3%,显示部分消费品需求趋于疲软。投资机构如高盛对未来几个月的核心CPI增长预测在0.3%至0.4%之间,主要受到关税传导效应驱动,特别是消费电子、汽车和服装价格的上涨预计将持续存在,但对随后服务类通胀影响有限。经济学家指出,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加之就业市场开始放缓,整体需求软化将限制企业向消费者全面转嫁成本的能力,有助于抑制通胀过快攀升。
另一方面,特朗普前总统对美联储降息的呼吁依然声音不断,他强调消费者价格尚处于较低水平,敦促美联储立即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然而,大多数联储官员倾向于维持现行利率政策,等待更多经济指标确认。股票市场表现不一,美元兑日元汇率上升至15周高点,美国国债收益率亦有所回升,反映投资者对未来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复杂预期。综上所述,2025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的上涨既是进口关税政策开始传导的结果,也是消费者行为调整和市场供需变化的综合体现。未来几个月,随着新一轮关税生效,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但由于需求放缓和就业市场趋紧,服务类通胀仍有望保持温和水平。美联储在此环境下预计将保持观望态度,权衡经济增长和通胀风险,谨慎调整货币政策。
对于消费者和企业而言,理解这些价格动态及其潜在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做出理智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整体来看,当前通胀态势尽管存在一定上涨压力,但受多方因素制约,尚未出现失控迹象,经济复苏的稳定性依然可望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