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元走弱的趋势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在“套利”交易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所谓“套利”交易,指投资者利用低利率货币借款,将资金投入到拥有更高收益率的货币或资产中,从而获取利差收益。当美元作为融资货币出现走弱时,套利交易的利润空间显著扩大,使美元重新成为市场上备受青睐的融资货币。自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美元的贬值态势逐步显现,削弱了以往对美元的投资吸引力,但同时也促使其成为融资套利交易的新宠。美元长期以来并非套利交易中的首选融资货币,更多情况下是日元或瑞士法郎等低利率货币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美国贸易战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美元逐步失去其避险货币的传统优势。
资金纷纷撤出美国国债市场,资金成本下降,促使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货币寻求更高收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卢比、印尼盾、巴西雷亚尔、土耳其里拉等新兴市场货币成为套利交易的热门选择。这些货币相较美元拥有更高的利率,吸引了大量投机资金。此外,尽管韩国韩元的利率不算高,但由于其稳定性和潜在升值空间,同样成为亚洲货币中表现抢眼的套利对象。套利交易的一大关键因素是借入货币的汇率变化。当融资货币走弱时,投资者用更少的本币偿还借款,从而获得额外收益。
美元指数在2025年年初已下跌约8.5%,甚至在4月中旬首次跌破关键的100整数关口,显示出美元持续走软的态势。由于美元持续走弱,套利资金大量流向高收益货币,进一步加剧美元的贬值压力。投资者因而不仅看中了印度卢比和印尼盾等高利率货币,上述货币的三个月期收益率分别达到2%和1.2%,而巴西雷亚尔的回报率更是高达9%。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巴西雷亚尔的市场波动性明显高于印度卢比,这意味着套利交易若遇到汇率反向变动,可能导致资金损失。资产管理公司如瑞士Vontobel和伦敦M&G Investments纷纷调整投资组合,增加对印度、印尼、菲律宾和拉美地区货币的配置,利用美元走弱带来的套利机会。Vontobel的投资组合经理Carl Vermassen指出,过去由于美元强势,投资者避免新兴市场货币风险,而当前环境则让更多资本涌入当地货币市场。
M&G Investments新兴市场债券负责人Claudia Calich同样预期美元疲软将延续,这将助力套利交易继续火热。美元成为融资货币的重回主流,除了推动套利交易外,也带有美国经济实力转变的深层含义。多数投资者认为,美国不可避免地走向“美国例外主义”时代的尾声,全球资本格局正在发生调整。对新兴市场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资金流入带来债券和货币升值潜力,但也增加了市场对外部冲击的敏感度。套利交易虽可以带来可观收益,但其杠杆本质使风险不可忽视。
若美元突然走强,或新兴市场货币因内外因素出现贬值,套利交易中的投资者将面临较大亏损。由此,投资者在追逐收益的同时,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也提醒中央银行和政策制定者保持警惕,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既要防范资本流动的波动,也要注重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稳固,以免承受过大外部冲击。总而言之,弱势美元重新成为套利交易的资金来源,推动市场资金流向高收益率的新兴市场货币,同时改变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格局。这一趋势背后,是美元汇率走势、国际政策环境和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投资者需全面认识这一变化,审慎制定投资策略,把握其中潜在机遇,规避可能到来的市场风险,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