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科技企业通过挖角收购成为一种热门且敏感的并购策略。这种做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收购公司,而是以吸纳初创企业的创始人、高管及核心团队成员为主,借此快速获取先进技术和人才优势。尽管表面上看似简单的人才招聘行为,但实际上涉及的资源转移和市场控制力的变化,已经引起了各国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欧盟竞争事务主管Olivier Guersent近日明确表示,Big Tech的挖角收购交易将不再被宽松对待,相关监管审查力度预计将持续加大。 挖角收购在科技行业尤其常见。微软斥资6.5亿美元收购AI初创企业Inflection的大部分团队,谷歌近年频繁吸引多个人工智能初创项目包括Character.AI、Windsurf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亚马逊和Meta也先后通过聘用初创企业领导团队成员快速扩大技术储备和人才库。
这些案例体现了大公司通过灵活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完成核心技术和人才的快速整合。 然而,监管视角正逐步揭示此类交易背后的潜在反竞争风险。传统的并购审查多聚焦于公司资产和市场份额的变化,而挖角收购往往以团队成员为核心交易对象,以“人才招聘”的形式规避合并申报门槛,使得相关交易未被及时纳入监管范围。Guersent指出,员工作为企业重要资产,其转移同样可能影响市场结构和竞争环境。因此,挖角收购本质上可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合并”,有必要纳入反垄断法规的监督。 欧盟针对这一现实,强化了各成员国反垄断机构的合作,推动采用“call-in”机制允许国家监管机构将低于欧盟合并申报门槛的交易上报至欧盟层面审查。
丹麦、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瑞典、斯洛文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国家已具备并积极运用该权力,确保对挖角收购等绕过规则的操作形成有效震慑。 欧洲竞争网络(ECN)作为协调欧盟委员会和国家竞争部门合作的关键平台,正在推动这一监管协调的深化。Guersent强调耐心和多国监管机构间联动的重要性,未来将通过优化合作方式加强对挖角收购交易的审查和干预力度,防范大公司利用人才收购带来的市场垄断风险。 回顾近年欧盟反垄断维度来看,Guersent带领的团队推行了数字市场法(Digital Markets Act),针对大型平台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为规范。这些努力在打破封闭生态和促进公平竞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然而面对复杂的技术革新和市场结构变化,监管工作仍需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应对新的挑战。 大科技公司反复利用挖角收购来快速整合潜力团队,其背后既体现了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高需求,也反映出传统合规体系难以完全覆盖新型交易形式的现实。
这种跨越收购与招聘边界的交易方式不但改变了市场竞争的动态,也给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欧盟强调必须重新定义监管标准,将人才资产视作企业核心竞争资源予以重视。 此外,Big Tech的挖角收购现象不仅限于欧洲市场,全球范围内也在引发类似的监管思考。美国、英国等地的反垄断机构同样在关注此类交易,试图避免大型科技企业通过巧妙的人才收购削弱初创企业竞争能力,进而垄断关键技术领域。由此可见,未来全球监管机构或将形成更严格且协调一致的审查框架,避免科技巨头利用规则漏洞扩大市场影响力。 尽管一些科技企业声称挖角收购是快速引进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但监管者指出这种行为会削弱竞争生态,限制市场多样性和创新活力。
人才作为无形资产同样能重塑产业格局,因此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普通招聘范畴。通过引入严格的监管审查,防止挖角收购成为掠夺市场竞争对手资源的工具,是保护开放创新环境的关键所在。 在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整合趋势加速,如何平衡创新驱动与公平竞争将成为反垄断法规改革的核心内容。欧盟正率先探索应对新兴模式的监管体系,通过法律工具和跨国合作手段,强化对挖角收购及其他规避合并条款行为的监管,推动科技行业走向更加健康透明的发展轨道。 综上所述,Big Tech的挖角收购交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欧盟反垄断负责人Olivier Guersent的政策导向表明,人才收购行为不能规避市场竞争规则,必须通过有效监管机制保障市场公平。
这不仅反映出反垄断监管适应数字经济新形势的必要性,也传递出推动创新与竞争平衡发展的坚定信号。未来技术创新与反垄断法律的互动将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