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即将在2025年10月正式停止对Windows 10的免费安全更新,这一变化对整个PC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那些硬件无法满足Windows 11系统最低要求的电脑用户来说,前景尤为严峻。根据业内估计,全球约有2.4亿台PC因为硬件限制无法升级至Windows 11。在消费市场中,微软和硬件厂商鼓励用户淘汰旧设备购买新机,以适配最新系统和功能。然而,这一做法忽视了一个特殊却重要的群体——专注于电脑翻新和慈善捐赠的非盈利机构。许多组织捐赠的电脑正是这些无法升级的新系统、性能尚可的旧设备。
面对即将终止支持的Windows 10,他们陷入了选择的困境:继续发放潜在风险的Windows 10旧机,还是转而采用Linux系统,或者索性将这些电脑回收处理,为环保献力,却剥夺了许多有需求的人群的电脑资源。Windows 11的硬件要求看似普通,但微软对支持的处理器做了严格限制。以英特尔为例,仅支持第八代咖啡湖及之后芯片,AMD方面则从2018年发布的锐龙2000系列起纳入支持。也就是说,不少2017年以后发布、配置不俗的设备仍不符合升级条件。它们可能拥有16GB内存,配备高速SSD,却因为芯片型号无法运行新版Windows。非盈利组织往往从企业及个人那里收集这些设备,经过检测和翻新后送到迫切需要电脑的人手中。
这些受助者中有老年人,也有学龄儿童,他们对操作系统的熟悉度及适应力各不相同。许多长者习惯了Windows的界面和程序,不愿轻易尝试陌生的新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以Windows为主,孩子们在家上课时希望设备操作体验与学校一致。更换操作系统意味着潜在的技术支持需求增加,非盈利机构的工作量和复杂度也随之上升。让用户接受Linux并非毫无挑战。主流的Linux发行版本如Linux Mint,界面设计日益友好,仿照Windows的“开始”菜单和桌面布局减少了使用门槛。
但与Windows丰富的软件生态相比,Linux仍然存在明显短板。例如微软Office、Slack、部分专业软件和大量Windows专用应用无法直接运行。虽然有对应的开源或替代软件如LibreOffice、GIMP等,但使用者需重新适应。另外,部分应用如Google Chrome需手动下载安装,增加了技术复杂度。安全问题是非盈利组织选择操作系统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Windows 10停更后,漏洞和安全风险将持续积累,用户可能面临恶意软件攻击、数据泄露等威胁。
安全专家指出,Windows 10和11代码高度相似,新漏洞发现后往往同时影响两者。Windows 10停止支持后,新出现的安全漏洞将不再得到补丁,用户安全防护严重不足。相比之下,Linux系统社区活跃,更新频繁,为用户提供长期的安全支持。部分发行版甚至承诺多年至十年的更新周期,如Linux Mint 22.1支持至2029年。这种稳定和安全的特点为电脑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坚实保障。非盈利组织同时还有环保责任。
全球电子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大量有害物质流入环境,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据统计,美国仅有14%至40%的电子废弃物得以正规回收。其余大部分被丢弃或低效处理,形成环境负担。慈善机构原本希望通过翻新电脑让物品得到充分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然而,面对无法升级的设备,弃用与报废的比例将大幅上升。PCs for People作为美国最大的电脑翻新非盈利组织,率先在结束Windows 10系统发放一年之前实施调整政策。
公司CEO Casey Sorensen表示,现阶段他们开始配发搭载较新硬件且可升级至Windows 11的设备,老旧设备则转向Linux Mint操作系统。第五代及更早处理器的电脑直接送往正规回收渠道,避免安全隐患和后续维护负担。该组织每年加工约十四万台设备,分布于美国十一个州,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极具性价比的电脑。如今,Linux系统已渐渐被用户接受,尤其是将电脑视作网络窗口的群体,这为慈善机构提供了可行出路。尽管采用Linux系统对个别用户来说仍是挑战,相关培训及技术支持能够缓解部分难题。总体来说,Windows 10终止安全更新是PC市场的巨大转折点,也迫使慈善机构重新评估服务模式。
继续使用将不安全且不负责任,全面报废则违背环保与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理念。Linux系统生态的成熟为翻新设备注入了生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选择。未来,PC翻新及慈善领域可能迎来更多基于Linux的创新解决方案和用户支持体系,使得更多旧电脑重新焕发价值,惠及更多社会群体。对普通用户而言,面对硬件限制,学会适应类似Linux的替代操作系统或许成为数字时代保障信息安全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课题。对于非盈利组织而言,平衡用户体验、安全保障和环保需求将是一条持续探索的道路。无论是Linux还是报废,最终目的都是让电子设备发挥最大价值,减少生态负担,助力数字包容的公益愿景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