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然而随之而来的骗局也层出不穷,尤其是通过加密货币自动取款机(简称加密货币ATM)实施的诈骗,已经成为犯罪分子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和欺诈的重要手段。近期,澳大利亚联邦警方展开了一次针对加密货币ATM非法使用的专项行动,揭露了多起涉及受害者和涉嫌违法者的案件,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一位77岁的老妇在网络交友骗局中,被诈骗者诱导利用加密货币ATM汇出总价值高达433,000澳元(约282,000美元)的资金。 这名老妇通过网络交友软件认识了一名自称来自比利时的男子,两人在长达两年的交往过程中,女子并未意识到对方其实是个骗子。嫌疑人通过伪造的投资收益证明,声称一周内赚取了1.3万澳元的巨额利润,成功激发了老妇的投资欲望,并鼓励她将资金投入比特币。第一次交易时,这名诈骗分子甚至手把手指导老妇如何操作,从提款机提现现金,再到加密货币ATM兑换成比特币。老妇为了满足诈骗者的要求,不得不携带高达两万澳元的现金,转账的过程经常耗费她半天的时间。
最终,这名老妇把自己整整四十年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付诸东流,仅仅18个月的时间里,被骗资金高得令人震惊。 澳大利亚金融情报局AUSTRAC对此事展开深入调查,揭示出类似受害者并非个例。除了交友诈骗,还有老人因看到所谓正规投资公司的广告,被虚假的高额回报所诱惑,最终也损失了超过20万澳元的资金。AUSTRAC首席执行官布伦丹·托马斯指出,这次警方的打击行动针对加密货币ATM的高风险用户,通过联系疑似受害者和嫌疑人,成功遏制了部分非法活动。虽然警方怀疑大量的加密货币ATM交易涉及非法用途,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交易都是受害者试图将资金转移出去,帮助诈骗分子洗钱的情况相对较少。行动中有一名嫌疑人被控财产洗钱,另外四人因涉嫌用加密货币购买毒品或充当“洗钱工具”受到正式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三大拥有加密货币ATM数量的国家,截至目前已有1871台这类设备分布全国各地。加密货币ATM的普及虽然为数字货币的便捷兑换提供了支持,但也为诈骗活动提供了便利通道。尤其是无法有效辨别真伪的老年人群体,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他们往往在受到情感欺骗或虚假投资承诺后,甘愿承担巨大财务风险。 联邦警方指出,诈骗分子常利用受害者渴望爱情、成功和快速收益的心理,通过假冒恋人、工作机会以及高回报理财项目等手段,诱使受害者在加密货币ATM上充值巨额资金。警方特别提醒公众,任何承诺高额回报、施加紧迫感或者要求使用加密货币付款的行为,都极有可能是骗局。面对陌生人或机构的要求,尤其是通过数字货币转账支付时,务必要提高警惕,核实对方身份,切勿盲目向陌生账户转账。
此外,澳大利亚的网络诈骗举报平台ReportCyber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仅关于加密货币ATM相关的诈骗举报就有150起,累计损失逾310万澳元(200万美元)。这显示出数字金融平台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仍需大幅加强,公众金融安全意识也亟待提升。AUSTRAC已经于2025年6月3日实施了新的运营规则和交易限额,以限制加密货币ATM的滥用,未来相关监管政策将更加严格。 针对老年群体尤其需要给予更多保护。由于数字技术的复杂性及安全知识的匮乏,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诈骗陷阱。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家庭成员应联合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安全和金融防骗教育,提高其识别诈骗的能力。
银行及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也应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并提醒客户。警方则需加强跨部门合作,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链条,维护数字金融环境的健康发展。 加密货币作为新兴的金融资产,对投资者来说充满机遇,但诈骗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此次老妇惨遭骗取28.2万美元的事件,为大众敲响了警钟,不仅让人们关注到加密货币ATM的监管漏洞,也凸显了社会整体防欺诈体系的急需完善。未来只有依靠技术防范与法律监管相结合,同时提升公众识骗能力,才能有效遏制此类犯罪,保护每一个投资者的切身利益。